禾谷镰孢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获进展
禾谷镰孢菌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玉米赤霉茎腐病等农作物危害的重要病原真菌。近年来,禾谷镰孢菌感染引起的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该病原菌还会产生大量真菌毒素污染粮食,给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禾谷镰孢菌侵染作物的毒力因子、分子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对于禾谷镰孢菌的防治手段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还没有完全有
Science:揭示铜绿假单胞菌合成荧假胞菌素C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如何利用铜来制造一种名为荧假胞菌素C(fluopsin C)的抗生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
口腔微生物真能区分肺癌患者与健康人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长。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仍有15-20%和50%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肺癌患者没有吸烟史,提示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参与了肺癌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菌群成为医学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微生物组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与肺癌相关的菌群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呼吸道菌群,
Infect & Immun:一种外用杀菌凝胶AB569或能潜在有效地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病原菌
来自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一种名为AB569的外用药物,即酸化亚硝酸盐(acidified nitrite)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组合或能杀灭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同时还能增强多种烧伤类型的伤口愈合。
科学家揭示两类易恶变的结直肠息肉微生物群特征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结直肠息肉粘膜中的微生物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该研究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揭示深海偏顶蛤及其共附生菌协同解毒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超伦、孙松课题组在深海偏顶蛤适应深海高硫化物环境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Adaption to hydrogen sulfide-rich environments: Strategies for active detoxification in deep-sea symbiotic muss
肠道菌群还能促进癌症生长?《科学》发现全新联系
我们的肠子里住着无数小小的微生物。它们组成了人体的微生物组,与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疾病会破坏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诱导肠道菌群产生毒素,对人体带来危害。近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要比想象中大得多。它们甚至会改变人体的代谢,促进癌症生长。早前,研究人员们就发现性别本身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发
Nat Microbiol:特殊的肠道菌群—双歧杆菌或能帮助解释母乳喂养给婴儿带来的健康益处!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能利用母乳组分在婴儿肠道中生长的特殊类型的双歧杆菌含有一种特殊酶类,这种酶类能促使细菌产生对机体免疫系统有益的小分子。
Nature:揭示IgA抗体调节人类机体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之间平衡的分子机制
来自伯尔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后发现,IgA抗体能在多个层面上特异性地限制良性细菌的适应度,这或许会促进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微调肠道中的微生物平衡,如今研究人员成功阐明,免疫系统能识别并特异性地限制这些细菌的生长。
Nat Commun:揭示人类肠道菌群抵抗霍乱弧菌定植机制
2021年10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霍乱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200年里,这种急性腹泻疾病已经发生了七次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霍乱每年仍然造成多达14.3万人死亡,并感染多达400万人,大部分在贫穷或不发达国家。霍乱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霍乱弧菌是一种水传播的病原体,当饮用受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