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Communications:疟疾寄生喜欢年轻的血细胞

人类更多地接触猕猴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可能会导致其入侵较老血细胞的能力增强。由于这些寄生虫目前喜欢较年轻的血细胞,所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诺氏疟原虫”在人体中的毒性及其传播能力今后可能会增强。 Caeul Lim及其同事报告说,“诺氏疟原虫”在人血中生长状况差是由于它喜欢入侵一个年轻亚类的细胞。

2013-06-27

澳大利亚研究者完成对珊瑚的基因组测序

2011年7月8日,澳大利亚研究者已经完成了对鹿角珊瑚 Acropora millepora 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说,这标志着动物基因组项目将在这个国家首次全面开展起来。 这个测序项目由澳大利亚基因组研究所和ARC中心的珊瑚礁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完成。ARC研究团队包括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沃尔特和伊丽莎豪研究所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

2011-08-10

PLoS Pathog:阿托伐他汀和唑来膦酸联合使用或可有效抑制寄生的感染

2013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乔治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将两种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结合,就可以用于治疗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一种由鼠弓形虫引发的寄生虫病。 鼠弓形虫是一种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的寄生虫,其对于未出生的胎儿以及免疫力低下者非常有害。

2013-10-20

Mol Cell Proteomics:四膜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特征研究获进展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为了迅速感知并应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细胞通常借助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进行信号传导和对蛋白质功能、亚细胞定位等的调节。

2013-11-15

AAC:开发出可有效抑制美洲锥病的新型候选药物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拿大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合物,其可以帮助消除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热带疾病往往由于其特殊的慢性形式而难以被根除。

2014-01-02

Nature:团队揭示昏睡病寄生破坏免疫系统的三大步骤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队由来自欧洲各地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昏睡病寄生虫克服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描述了这种寄生虫“打败”免疫系统反应的三个步骤过程。 他们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突变型蛋白能扰乱上述过程,使免疫系统摧毁入侵者。 昏睡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仅在2012年,就有7197个新病例报告。

2013-08-24

PLoS ONE:猫身上弓浆或可引发主人精神分裂症

据报道,捷克科学家近日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一种叫做弓浆虫的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弓浆虫是一种人畜共有的寄生虫,存在于猫的粪便中,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感染了弓浆虫。这种寄生虫以猫为最终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猫带有弓浆虫病,而人、猪、牛、羊、狗、鸟和鼠类等都是弓浆虫的中间宿主。

2012-11-18

PLoS Biol:缪炜等揭示四膜交配型决定分子机制

3月26日,《PLoS Bi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Mating Types through Gene Segment Joining and Deletion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研究论文(http://www.plosbiology.org/)...

2013-03-29

Methods:颠覆寄生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竹节揭示了演化的可预测过程

通过将竹节虫从它们最喜欢的植物宿主移植到替代宿主并观察其基因组会发生什么情况,研究人员已经确定,进化的某些方面既能预测也可重复。Víctor Soria-Carrasco及其同事对Timema cristinae竹节虫进行了研究,这种竹节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已经演变出了2种生态型——或物种的不同变体。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