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tem Cells Dev:发现骨形成的新型调节因子

2019年3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了小鼠体内一种新的转录因子可以帮助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骨的过程。目前科学家们对于骨细胞分化的研究并不深入,而MSCs则是再生医学领域一种很有潜力的干细胞来源。图片来源: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这个新的转录因子叫做成骨细胞诱导因子1(Osteoblas

2019-03-14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新机制

  乙烯(ethylene)是最简单的烯烃,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带领的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对开展优化育种、减少作物种子穗发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于3月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以往

2019-03-08

Cell:蛋白CXCL12诱导侧支动脉形成,促进心脏再生

2019年1月2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揭示出一种蛋白促进向缺氧的心脏组织供血的小动脉生长。这些新动脉的生长可能有助于治愈心脏病发作引起的损伤,甚至有助于预防这种损伤。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1月24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Unique Collateral Artery Development Program Pro

2019-01-26

研究揭示牡丹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

 植物的花瓣中会出现色素分布差异,从而形成斑点或条纹等。这种色斑性状在百合科、兰科、菊科、罂粟科、蝶形花科和芍药科等多种植物类群中出现,尤其是现代许多栽培品种拥有新奇色斑。色斑的大小、颜色和分布是植物进化、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创新的综合结果,对于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关于色斑形成的分子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花卉,在中国乃至世界花

2019-01-12

Science:发现情景记忆开始形成的时间

2019年1月12日/生物谷BIOON/---形成和储存记忆的能力是如何和何时产生的是神经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大脑发育的三个不同阶段,而且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是在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形成之前发生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mergence of preconfig

2019-01-1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互作界面形成与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Rhizobia-Legume)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固氮效率最高、固氮量最大的生物固氮系统。有效利用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互作产生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Nodule)。根瘤中的共生体(Symbiosome)是共生细胞中一种特殊的细胞器,也是最基本的固氮单元。共生体是由类菌体(Bacteroids)和一层植物起源的共生体膜

2019-01-06

让蛋白像DNA那样精确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2018年12月25日/生物谷BIOON/---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蛋白经设计后能够精确地配对和结合在一起,就像DNA分子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一样。这种技术能够设计蛋白纳米机器以便潜在地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允许对细胞进行更加精确的操控并让它们执行各种其他任务。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gram

2018-12-25

研究揭示调控植物TGN形成的分子机制

高尔基体不仅是细胞内膜系统膜泡运输的核心,而且也是细胞壁和胞外基质多糖、质膜糖脂合成以及蛋白糖基化修饰的位点。不同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产生一个分离的、独立完成不同功能的反面管网结构TGN(Trans-Golgi Network),专门负责分选和分泌来自反面膜囊的物质。同时,TGN兼任了早胞内体(EE)的功能,来自胞吞作用的小泡也进入TGN,因此,TGN是同时负责植物细胞内分泌和内吞的特殊结

2018-12-12

两篇Cell揭示无膜细胞器形成机制及其对细胞DNA的影响

2018年12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两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出两种利用光探测细胞行为奥秘的新工具,报道了称为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的细胞组分形成的条件以及这种形成对细胞DNA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29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分别为“Mapping Local and Global Liquid Pha

2018-12-05

研究揭示记忆性ILC1s形成及维持机制

11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田志刚、孙汭课题组的研究论文“Memor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L-7Rα+ ILC1s via a lymph node-liver axis

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