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iscovery:人类三原核胚胎中进行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取得成功
Nature发表了刘如谦(David Liu)团队的题为: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研究论文,刘如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细菌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
Molecular Cancer重磅综述: 外泌体的产生到临床应用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TME)的显著特征。肿瘤细胞在面临选择性压力时,表现出多种适应性特征,如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发生变化(增殖增加、凋亡抑制、免疫逃避等),细胞间通讯更加频繁。
Nature:揭示核糖体在年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关于衰老如何导致蛋白聚集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一问题归结为产生新蛋白的细胞机器因年龄而受损。
Nat Commun:揭示肠道中的压力影响机体染色体遗传性的分子机制
来自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细胞中的信号或许会明显影响秀丽隐杆线虫中受损卵细胞是否会被清除。
聚力“十四五”,启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征程
1月20日下午,本市举行生物医药产业年度大事回顾暨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签约活动。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重点介绍;会上宣布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周将于9月26日-30日在上海举办,摩根大通、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张江集团、药物信息学会和易方达等6家单位签约成为产业周首批“战略合作伙伴”。
Sci Adv:不同动物机体的染色体6亿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比较了不同动物群体的染色体得到了一项非常惊人的发现,即每个动物物种都有几乎相同的染色体单元,其会反复出现,且自从第一批动物在大约6亿年前出现以来,情况一直如此,利用这种新的原理,人类的染色体或许就会被剖析为这些原始的“元素”。
JNCI:肺癌确诊五年内又长出一个原发肺癌,究竟有多可怕?
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发现,肺癌的生存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存活下来的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性肺癌(SPLC)的机率很高,比原发性肺癌(IPLC)高4-6倍。SPLC不同于肺癌复发,是指在对IPLC根治后新发生的原发性肺癌,其癌细胞来源或类型不同于IPLC。目前大部分指南和研究关注的都是肺癌和肺癌复发,对SPLC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既
Cell Reports :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细胞通讯方式,由外泌体介导
我们知道,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此外,激素也会通过大脑循环来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并帮助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链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家发现,tau蛋白、α-突触核蛋白等蛋白质可以更独立地在大脑不同细胞之间移动,并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那么,在健康的
华人团队揭示外泌体可作为诱饵阻断多种新冠突变株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多款新冠疫苗和治疗药物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被开发出来,并展示了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然而,随着疫情的扩散和持续,新冠突变株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了现有的疫苗和药物的效果。2022年1月20日,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刘慧平、方德宇等人在 Nature Comm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Ci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