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Virol:发现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丙型肝炎病毒包装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发现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丙型肝炎病毒包装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2013-11-19

ADV MATER:研究发现基于新型材料的化学生物学探针特异性标记肝细胞

利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及蛋白标志物,识别并捕捉特定组织及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对于疾病诊断、靶向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糖蛋白及糖结合蛋白作为细胞-细胞、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随着糖组学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糖分子,可识别肝细胞表面特异性糖受体的开关型生物传感器。

2013-10-24

PLoS ONE:靶向FGFR4能够抑制肝细胞

近日,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的研究人员表示,靶向FGFR4能够抑制肝细胞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由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多肽,能促进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中胚层细胞的生长,还可刺激血管形成,在创伤愈合及肢体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FGF受体(FGFR)信号系统对正常的发育及生理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业已证明,FGF-FGFR信号失调与肿瘤发生及演化息息相关。

2012-11-18

PNAS:首次发现人肝细胞中乙肝病毒的两个靶标蛋白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肝细胞中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两种主要靶标。这项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方法来治疗全世界当前大约感染这种病毒的4亿人中一些人所患的肝病。 科罗拉多大学教授Ding Xue说,科学家在过去三十多年一直都在寻找HBV的细胞靶标。

2012-11-19

:肝细胞癌mTOR途径及自噬联合药物治疗

6月20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一项联合用药抗击肝细胞癌最新进展。 肝细胞癌(HCC)影响全球超过五十万人,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死因。由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在50%的肝癌患者中上调,研究者比较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mTOR的变构抑制剂RAD001和新一代磷脂酰环己六醇3-激酶/mTOR三磷酸腺苷位点竞争性抑制剂BEZ235的作用效果。

2012-11-18

Cell Transplant:肝细胞移植后有“新”肝脏产生

近日,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组织的主要组成--肝细胞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储存,在给小鼠移植分离后的肝细胞时,肝细胞可以创建出一个新肝脏系统。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 的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 所谓肝移植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

2012-11-18

:AMPK调节p53抑制肝细胞

6月22日,Cancer Research 杂志报道了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自身在肝细胞癌中发挥抑癌功能的机制研究。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一个细胞能量状态的生物感应器,已被证明在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发挥作用。然而,是否AMPK本身起着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仍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 AMPK的α2催化亚基异构体在肝细胞癌(HCC)中显著下调。

2012-11-18

JAMA:手术后抗病毒治疗可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一位研究者报告说,手术后抗病毒治疗似乎可降低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根据来自台北国立人民大学的Chun-Ying Wu博士的报告,在一项在台湾进行的全台性队列研究里,发现经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肝癌患者里,有20.5%的人出现了癌症复发。

2012-12-20

:鉴定出HCV感染肝细胞的进入因子NPC1L1

简化的HCV复制周期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加州医学院的一项研究,镶嵌在人肝细胞膜中的一种有助于胆固醇吸收的分子也允许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进入肝细胞,这是HCV感染的第一步。研究人员说,这种胆固醇受体分子大有希望成为抗病毒疗法的新靶标,而且一种得到批准的药物早就存在。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自然-医学》期刊上。

2012-11-19

专访胡敏:肝细胞移植应对肝源紧缺

生物谷BIOONNEWS编者按: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1.4亿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带原者,约占全球乙、丙两型肝炎病毒带原者的28%;其中有3200万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每年有4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病。另外我国现有29.7万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总和的一半以上(55%)。

201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