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Res:揭示卵巢癌获得性化学耐药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个体病人多个卵巢癌基因组的存在以及基因LRP1B下调作用的缺失和特定患者的化学耐药性的发展相关,这些特定患者具有浆液性癌症亚型特征,而且其在初次治疗后,病症又会复发。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使用病人的肿瘤样品来研究其对化学疗法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2012-11-18

:揭示卵巢癌获得性耐药机制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的癌症基因组学和遗传研究组负责人David Bowtell博士,和他的同事利用肿瘤样本进行研究,首次报道了高度恶性浆液性卵巢癌化疗耐药性的机制。 "高度恶性浆液性癌约占上皮侵入性卵巢癌死亡率的三分之二"Bowtell说,"我们试图发现从患者第一次接受手术和化疗,到肿瘤复发并最终发展为抵抗化疗,这一过程中的分子变化。

2012-11-18

新药PACMA可治疗卵巢癌

2012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新型药物,这不仅仅降低了病人服用药物的剂量,而且还可以帮助药物耐受性的癌症患者提高药物的疗效。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

2012-10-14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卵巢癌检测方法

2013年8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卵巢癌被认为是所有癌症中最难检测的一种。人们很难在癌症初期察觉,因为想其他癌症常出现的疼痛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反映,这也为癌症的防治制造了很大困难。数据显示在卵巢癌早期存活率可达90%之多,而晚期仅有不到30%。现在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将可能克服这一困难。

2013-08-30

Cancer:科学家开发出诊断早期卵巢癌的方法

2013年8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期发表在Cancer杂志上的文章称,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高特异的检测早期卵巢癌。如果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每年将会挽救成千上万女性的生命。 现今还没有很好的诊断卵巢癌的方法,该病通常在早期没有特异的征兆,很难检测早期卵巢癌,而这个时期恰恰是癌细胞对治疗最敏感的时期。

2013-08-28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狙击”卵巢癌新方法

卵巢癌是致死率很高的妇科恶性肿瘤。近日,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医学工作者,发现并针对卵巢癌细胞“免疫逃逸”等特点,优化其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2月14日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中,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浙江大学教授谢幸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2-02-17

ImmunoGen启动IMGN853在卵巢癌等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

7月11日,ImmunoGen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启动其候选药物IMGN853的临床试验。 IMGN853 I期临床临床试验旨在评价药物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抗肿瘤活性,受试者为卵巢癌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或其他过表达叶酸受体1(FOLR1)的实体瘤患者。

2012-07-12

研究显示抗癌药物帕唑帕尼可延缓卵巢癌复发

研究人员日前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报告说,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抗癌药物帕唑帕尼可延缓卵巢癌复发。 口服抗癌药帕唑帕尼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药物原理是通过干预肿瘤内血管生长实现抑制肿瘤。此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该药用于治疗肾癌和软组织肉瘤。 在此次研究中,德国妇科癌症专家安德烈亚斯·迪布瓦领导的小组选取940名卵巢癌患者,这些研究对象此前已接受化疗或手术等初始治疗。

2013-06-05

Cancer Res:揭示卵巢癌抵御机体自然杀伤T细胞免疫效应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ancer Research在线刊登了德国伯恩大学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GD3 as a Suppressor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Ovarian Cancer,”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卵巢癌中,新分子GD3可以作为先天免疫效应的一个抑制剂。

2012-11-18

:夜班或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

2013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文章称,上夜班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 该文章分析了1101位晚期卵巢癌病人,389位早期病人和1832位正常女性。所有的被试者年龄介于35至74岁。科研人员询问所有被试工作时间,以及是否上夜班。

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