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昕团队发现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关键发生机制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以神经系统为主、可累及肌肉、消化道、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广泛分布的p62阳性核内包涵体以及脑白质病变是本病的特征。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痴呆、肢体无力、震颤、共济失调、膀胱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自2017年我国首例确诊以来,迄今仅有数百例报道。由于患者病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与脑血
国家卫健委发文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来了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1﹞19号),旨在指导各地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做好医院评审工作和加强日常管理。《细则》对评审结果判定的有关要求进行了明确,各等次总得分要求和第二部分得分要求由各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并规定了第三部分的最低得分比例。同时,《细则
Cancer Res:特殊miRNA分子或能通过靶向作用超级增强子来治疗MYC驱动的癌症
来自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类称之为miRNA的特殊RNA分子,其或能作为潜在的抗癌疗法;研究者指出,名为miR-766-5p的miRNA分子或能明显降低癌基因MYC的水平,MYC是一种在肿瘤细胞中能高水平表达的特殊基因,其能帮助促进癌症生长和进展。
超级抗原诱导调节性T细胞研究中取得进展
超级抗原分子可高效激活T细胞,对肿瘤产生免疫杀伤和免疫监视,是一种理想的免疫抗肿瘤候选药物。但是,T细胞的过渡激活可能诱导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Tregs)产生,这是免疫抗肿瘤药物开发需揭示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课题组,依托“沈阳市超级抗原研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超级抗原理论研究和免疫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了系列研
多篇文章解读超级加工食物对人类机体健康的影响?
超加工食物是指工业化生产且添加了至少5种以上配料、添加剂(通常就是糖、稳定剂、保鲜剂、防腐剂、色素)的食物,我们熟知的超级加工食物包括可乐等软饮、面包蛋糕、薯片、糖果、汉堡、方便面等。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据指出,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有损机体健康,增加多种人类疾病的患病风险,那么到底对机体有什么影响呢?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ESC
ESC 2021: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会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来自哈洛克皮奥大学的科学家们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Ultra-processed food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即每周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人群中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
Nucleic Acids Res:利用I-F型CRISPR-Cas系统高效编辑超级细菌
Yan团队将整个I-F型cas 操纵子克隆到精通整合的载体mini-CTX中,并通过接合将它递送到异源宿主。mini-CTX载体能够将整个Cascade整合到异源宿主基因组中保守的attB基因座上,使它们能够容纳一种能够稳定表达和发挥作用的天然I-F型CRISPR-Cas系统。
武田新药布格替尼片引进博鳌乐城先行区,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1年8月18日,武田制药宣布,其肺癌领域创新药物布格替尼片(Brigatinib)获得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克唑替尼进展后患者临床急需用药正式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首位患者已于近日在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接受治疗。武田布格替尼片是用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创新产品,此前已在欧美获批。
福建省立医院和厦门疾控调配3套华大智造移动集成式检测舱驰援莆田!
9月12日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情况。据通报,截至9月12日16时,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64例,其中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