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分子促反应分子马达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实现了对界面酶分子的单分子实时荧光成像,通过对运动轨迹的分析发现酶分子的趋向运动(Chemotaxis)是平动与转动的竞争平衡结果,相关工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液体中的分子通常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对于有催化活性的酶分子而言,它们可利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转化时释放的能量驱动其自

2017-12-14

链DNA介导的人工限制性内切PfAgo或可用于捕获基因簇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识别DNA序列并在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附近进行切割的细菌蛋白。大多数限制性内切酶如II型限制酶,只能识别较短的DNA序列(如4-8bp),这大大限制了这种酶在DNA重组技术中的应用。为了克解决以上难题,

2017-02-22

首次解析出哺乳动物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的原子结构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在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分子量大约为1兆道尔顿(MDa)的L形酶复合体是呼吸链中最大的蛋白组装体,而且如今也是迄今为止解析出的最大的不对称性膜蛋白组装体。

2016-09-08

Cell:利用CRISPR辅助的纳米显微技术揭示端粒探查端粒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活细胞和单分子显微镜,首次实时地观察端粒酶和端粒之间的这种至关重要的相互作用。

2016-08-22

任吉存——上海交通大学——微分离分析、分子探测、生物纳米技术

微分离分析、单分子探测、生物纳米技术

2016-07-26

杨冬——天津大学——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的固定化及其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仿生合成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酶的固定化及其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

2016-07-26

纳米试纸条比传统试纸灵敏度提升百倍!

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让整个世界震惊。在当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人们迅速意识到尽早发现和隔离患者对控制疫情的重要意义。尽管RT-PCR、ELISA等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当地环境的限制,这些技术很难得到迅速普及。有鉴于此,《Nature》甚至还专门呼吁科学家们开发出简便、快速、经济的新检测技术。

2016-03-23

Small:曲晓刚等利用金纳米颗粒探测的活性

用肉眼就可以分辨一个样品中是否存在有活性的酶吗?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曲晓刚研究员等最近通过将金纳米颗粒同酶的基体结合,来测试酶的活性,该方法能够给出肉眼可以分辨的信号。 人端粒酶在超过85%的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特殊靶点,同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2-11-19

JACS:蛋白质纳米结构功能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蛋白质纳米结构因其大小均一、组装可控、易于改造和大量制备等特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典型代表,蛋白质纳米壳(例如病毒纳米颗粒、铁蛋白、热休克蛋白等)具有空心对称结构,在纳米材料合成、纳米颗粒排布、纳米器件组装、生物活性分子可控输送等方面已显现出诱人的应用价值。

2012-11-18

BIOMATERIALS:纳米球提高化疗药物蛋白体抑制剂疗效

近日,生物材料学领域权威杂志《Biomaterial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报道了通过使用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spheres,HMSNs) 负载蛋白酶体抑制剂类化疗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 商品名 Velcade)改善药物剂型...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