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女科学家董欣年院士Cell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来自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核孔透化是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中一个会聚信号传导事件。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Nat Med:华人学者发现BRAF突变黑色素瘤抵抗靶向治疗的新机制
日前美国麻省总医院的一支研究团队发现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抵抗靶向治疗的一个新机制。他们的文章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上,该文章报告称两个负责调节细胞分裂的基因出现失活突变会导致本来已经被BRAF抑制剂药物阻断的肿瘤生长信号途径出现重新激活。
Nat Cell Biol:华人科学家解析GSK3促进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位于细胞核内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beta(GSK3beta)通过调节组蛋白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癌基因作用促进肿瘤发生。该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重要靶点。
2016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延续资助指南
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2016年度延续资助申请项目指南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提出一次延续资助申请;延续资助申
哈佛学者发现瘦素增敏剂,分子靶标未知是多大风险?
这一期的《自然医药》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Umut Ozcan 小组的一篇文章,报道他们新发现的一个小鼠减肥药物,天然产物Withaferin。他们通过一个新颖的筛选方法找到这个化合物,然后进行了系统的鉴定。
阮晓钢——北京工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信息学。
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信息学。
压力大负担重收入低:中国青年学者现状报告之一
“青椒”与“青稞”——中国的青年学者是科研界的活跃群体,肩负着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无论本土学者还是海归人才,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过得是否满意?担负的责任与压力是否成正比?请听来自一线青年科研人员最
Diabetes:华人学者发现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的新机制
近日,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华人学者Mengwei Zang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白色脂肪组织发生纤维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其中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Cell Stem Cell:华人科学家找到改变干细胞多能状态的“命运转换器”
近日,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华人科学家Jianlong Wang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状态转换的关键分子,对于未来应用干细胞开展再生医学治疗提供了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