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 Phy Lett:新磁性材料自我加热,高温治疗癌症
近日,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磁性材料,其可以实现一种非凡的自我调节的加热效应,从而为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高温癌症热疗法提供一定的思路,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走向市场
无须感光成像、不会污染环境、印刷流程缩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印刷技术,日前在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技术产业化基地开始运用于国家正式出版物印刷,且运行情况良好,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北京怀柔成为全球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原创地。 “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摒弃了传统感光成像的思路,通过开发新型纳米转印材料,直接打印制版,实现真正的印刷制版数字化。
探讨功能材料技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这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化工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纳米生物材料专委会成立
11月18日~21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办,福州大学生物和医药技术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各大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杰出专家学者与会,生医药院院长张其清教授被推举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药明康德一研究员因盗卖默沙东医用化合物被定罪
据一份法院文件显示,受雇于中国一家主要制药研究公司的一名中国籍科学家因窃取并出售默沙东公司(Merck & Co.)注册了专利的医用化合物而被判有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5月16日判决书的复印件显示,默沙东公司的两种化合物在中国进行测试期间,无锡药明康德(开曼)有限公司(WuXi Pharmatech (Cayman)...
JACS:新型泡沫材料可吸附干细胞并促进其成熟分化
2012年1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正如骨头可以牢牢固定住身体一样,我们的细胞也存在“支架”可以将机体固定住,这种支架称作细胞外基质或ECM,不仅仅使得细胞附着,而且可以提供细胞的吸附位点或粘着点,从而使得细胞可以结合,就好像是骨骼将肌肉固定于某处一样。
J Materi Chem:潘浩波等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筹)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副研究员领导的科研攻关小组近期在生物活性材料微环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上。 生物材料的降解会在局部营造一个不同于生理条件的微环境,这时材料周边pH值发生显著性变化,研究同时发现碱性微环境对成骨意义重大。
中山大学研发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获准临床使用
导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小林教授用废弃的截肢自主研发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可直接造福于因神经缺损而致残的患者。这是全球继美国在2008年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的同类同质材料后,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
蚕丝的性能和生物材料学研究--专访高分子材料科学家邵正中教授
蚕丝不仅是纺织丝绸的纤维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极好的生物材料。近年来,蚕丝纤维性能的改造及丝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6月29日下午,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先进材料实验室里,生物谷通讯员就蚕丝以及丝蛋白在生物材料学领域的研究概况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前景对邵正中教授进行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