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设计新型“人工光细胞”构建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田博之课题组,报道了新型“人工光细胞”构建方法,将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电子有效转化为生物能,使不能利用光能的工业发酵微生物
科研人员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综上所述,这一工作创新性地整合利用大规模单细胞数据,揭示了NK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转变,捕捉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NK细胞亚群组分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苦味皂苷合成新成员参与大豆种子萌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利用基因共表达分析,在大豆103个BAHD类酰基转移酶成员中确定GmSSAcT1为候选基因。体外生化分析表明,GmSSAcT1可利用去乙酰化的Aa和Ab大豆
研究人员建立定量测定离子束对细胞切片中蛋白质的损伤新方法
较体外纯化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蛋白质机器具有更为完整和生理的构象。因此,在细胞环境中直接对蛋白质机器进行三维结构解析是结构生物学的下一个目标,也是冷冻电镜技术发展的前沿。而利用冷冻电镜研究
科研人员构建出全新的纳米载体靶向效率的高精度可视化评估方法
纳米制剂的分布和肿瘤结构密切相关,对肿瘤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确认肿瘤血管网的结构有助于优化给药策略。该研究揭示了肺转移瘤的三维结构变化,弥补了跨尺度肿瘤成像分析方法学上的缺失
研究人员开发聚焦离子束(FIB)减薄样品过程中三维实时定位方法
最后,该研究以衣藻的基体(basal body)为定位对象,建立了简单的切割-定位流程。使用CSEI技术定位时,从样品单侧进行减薄,每次FIB减薄后,都使用CSEI技术进行定位。CSEI技术可以实现在
研究人员揭示颅内电刺激改善个体情绪状态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在精细时空尺度下揭示了在特定情绪状态下颅内电刺激(intra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iES)
科研人员揭示一种噬菌体抵抗宿主防御的机制
AcrIIC4由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前噬菌体编码,对II-C型Cas9具有广谱抑制活性。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表明,AcrIIC4在基因编辑过程中能高效抑制Cas9的活性,具有被开发为基因编辑调控工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