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解读医教改革新亮点
从7月10日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的召开,到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到7月12日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医学教育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对本次改革的历史性意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做出了明确阐述。据介绍,《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就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专项工作出
Cell Stem cell:北京大学邓宏魁化学诱导重编程领域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向可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领域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及其团队近期又建立了一套完整可靠的小分子重编程方法[1]。令人惊奇的是,在体细胞经化学小分子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会经历一种胚外内胚层样细胞(Extra-Embryonic Endoderm-like state, XEN-like state)中间状态[2],通过对这一中间状态细胞的详细
苏州医工所肝癌协同治疗研究获进展
肝癌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病情隐匿、潜伏期长、肿瘤生长迅速,且肝癌内在的耐药性以及放化疗后产生的炎症肿瘤微环境,使得治疗5年内肝癌的复发率接近100%,且常伴随复发的转移使得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5%。由于进展期肝癌高度恶性,单一运用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热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常规手段均不能有效控制肝癌的发展,故多学科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成为了肝癌治疗的
Nat Commun:北京大学程和平课题组和中科大毕国强研究组合作发现“线粒体炫”调控神经元突触水平的长时程记忆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王显花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国强课题组合作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神经元树突“线粒体炫信号”在神经突触传递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付忠孝博士和谈笑博士,通讯作者为王显花副研究员、程和平教授
欧盟批准SMA药,更多罕见病有药可医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影响一万名宝宝中的一人。在美国,每50人中就有一人是SMA的基因携带者, 不分种族和性别。百健是在去年9月分别向美国FDA和欧盟提交新药申请的,FDA已经于去年12月底批准了Spinraza。欧盟虽然费时较长,但还是在FDA批准后不到六个月也允许这个治疗SMA的第一个新药在欧洲上市。Spinraza的通用名为Nusin
重磅医改试点启动,要革几百万药械经销商的命!
6月2日,国家卫计委在深圳召开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启动会,宣布三个城市的公立医院和3个省市级医院同步开展DRG试点。在经过大量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之后,DRG收付费改革试点工作终于正式启动了。DRG,医保支付改革的最终形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收付费机制,DRG收付费虽然已经在40多个国家进行了运用,对中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去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国务院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
苏州医工所在图像扫描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是研究亚微米细微结构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检测等领域,是从事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研究工具。然而,在共聚焦显微镜中,其分辨率与信噪比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近年来出现的基于共聚焦显微成像的图像扫描显微成像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同时实现高信噪比、高
欧盟批准SMA药,更多罕见病有药可医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影响一万名宝宝中的一人。在美国,每50人中就有一人是SMA的基因携带者, 不分种族和性别。百健是在去年9月分别向美国FDA和欧盟提交新药申请的,FDA已经于去年12月底批准了Spinraza。欧盟虽然费时较长,但还是在FDA批准后不到六个月也允许这个治疗SMA的第一个新药在欧洲上市。Spinraza的通用名为Nusin
北京大学“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宇宙,浩瀚无垠,在数百亿光年可观测的空间里闪烁着上万亿个星系。人类1400克的大脑,如同一个小小的宇宙,包含了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而精密的连接,涌现出意识和思想--大脑小宇宙隐藏着世界上最美丽最深邃的奥秘。新千年伊始,世界科技强国纷纷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人类探索大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
Circulation Research:北京大学何爱彬研究组揭示调控器官发育与再生的表观遗传差异机制
2017年5月16日,国际杂志《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何爱彬研究组题为“Divergent requirements for EZH1 in heart development versus re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同一表观调控因子EZH1在心脏发育和再生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组蛋白修饰,导致截然不同的分子机制,调控发育与再生两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