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样性。其中,杜松烯类倍半萜由于其独特的活性与功能受到

2020-09-23

Nat Methods:多巴胺感受器揭示大脑的化学信号

2018年,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健康分校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dLight1”的基于荧光蛋白的生物传感器。这一种高特异性传感器可检测多巴胺,即神经元释放的一种可向其他神经细胞发送信号的化学分子。与先进的显微镜结合使用时,dLight1可提供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的活体动物多巴胺时空释放特征。

2020-09-16

Nature:肿瘤细胞比T细胞更擅长“夺取”营养物质

 如果说人体免疫系统是扞卫“外敌”入侵的“防线”,那么T细胞就是其中的“头号杀手”。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对抗癌症的过程中,这支在人体血液中大量存在的“强力军队”往往无法发挥强大作用。2020年9月2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成果“Cancer SLC43A2 alters T cell methionine metabolism

2020-09-10

研究人员完成目前最长线性聚糖—128聚糖的化学全合成

 细菌表面的脂多糖(简称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多糖大都具有诱导炎症的效应,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近年来,意大利科学家Molinaro等人通过研究在欧美人群中常见的一种肠道共生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 mpk),发现该拟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起到调节小鼠免疫反应的作用,使得小鼠具有预防炎症性肠病的能力

2020-08-26

Nature:揭示化学物质导致复杂细胞突变和癌变的机制!

2020年6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对某些有害物质为何能如此有效地导致癌症的新见解有助于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化学物质是如何改变细胞,帮助它们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并建立对癌症药物的抵抗力。科学家们追踪了一种有毒物质的影响--类似于在烟草、废气和一些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是如何导致我们细胞的DNA突变的。图片

2020-06-27

Chem: 理解SARS-coV-2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助于疫苗的开发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SARS-CoV-2病毒的表面化学特征,以减少传播并加速疫苗设计。

2020-08-14

研究人员开发酮类物质高通量筛选新方法

  酮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催化的基础化合物,也是药物和食品等高值化学品的重要砌块。酮相比醛具有更大的惰性,适用于醛的显示方法,往往不能适用于酮。目前报道的酮检测方法普遍存在灵敏度低、底物谱窄、检测环境受限等制约因素,因此,发展更具广谱性和通用性的酮类物质高通量筛选方法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周通带领的酶分子工程与工业

2020-07-07

史上最卖力的机器人化学家!8天工作172个小时!

2020年7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智能移动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24-7小时工作,自己进行实验。这是这类机器人中的第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自己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化学实验,并且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它有和人相似的尺寸,在标准的实验室工作,可以和人类研究人员一样使用仪器。然而,与人类不同的是,这个400公斤重的机

2020-07-16

原位电化学产生一氧化氮,精准调控神经元!

2020年7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氧化氮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建立神经系统连接方面发挥作用,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它还在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中充当信使。但是研究人员很难确切地研究它在这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由于它是一种气体,还没有实际的方法将它引导到特定的单个细胞以观察其效果。现在,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

2020-07-02

研究揭示阿片类物质镇痛的神经机制

6月10日,eLife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外源性与内源性阿片物质作用于不同神经元群体介导炎症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完成。该研究结合遗传学操控、药理学实验、光纤钙记录、行为学实验等技术手段,揭示了在炎症性疼痛中,外源性和内源性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