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干细胞的调控和信号通路:对癌症靶向治疗的启示
肿瘤发生和肿瘤进展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涉及多层次的反应和突变的积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肿瘤学领域出现了许多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的研究者们揭示了促进乳腺癌的进展的关键信号机制
活化C蛋白受体1(RACK1)是色氨酸-天冬氨酸重复序列(WDR)蛋白家族的一员。RACK1最初被鉴定为激活的PKC激酶的结合伙伴。
免疫化疗治疗人EB病毒相关胃癌的动态肿瘤免疫环境
中山大学徐瑞华及澳门大学张海燕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在线发表题为“Dynamic single-cell
神经元分泌的NLGN3通过激活Gαi1/3-Akt信号改善缺血性脑损伤
缺血性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人类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每年影响全球150多万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治疗指南建议早期溶栓。然而,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时间。
研究揭示Notch信号调控胶质亚型发育和胶质瘤亚型转变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课题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题为《Notch信号在胶质发育和肿瘤发生中的环境依赖性调节功能》
研究发现MCT1乳酸转运-丙酮酸代谢-H3K27乙酰化-AID高效转录这一全新信号轴在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和红斑狼疮疾病中的作用
论文揭示MCT1缺失引起B细胞发生代谢重塑,消耗丙酮酸进行氧化磷酸化代谢,导致组蛋白H3K27乙酰化修饰降低,进而抑制AID蛋白的表达,最终造成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受损,类别转换的IgG型抗体产生受限。
研究揭示灵长类视觉皮层物体特征组织地图
物体识别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一环。灵长类负责物体识别的脑区是下颞叶皮层。以往研究表明,灵长类下颞叶不是一个均一的结构,而是包括多个加工特定物体种类或物体特征的子区域
研究解析视觉空间偏好的环路机制
偏好对侧视觉刺激反应的CPN数量要明显多于偏好同侧刺激的CPN,且平均记录到的所有CPN的反应显示在对侧任务中的反应强于同侧任务中的反应,说明CPN主要负责处理对侧空间的视觉信息。
研究实现大规模单细胞信号记录和脑机接口运动控制
赵郑拓研究组与李澄宇研究组,对超柔性微电极在非人灵长类中的记录性能进一步进行了功能性验证。在实验猴的视皮层中,超柔性微电极能够有效解析神经元对不同移动方向光栅朝向的偏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