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揭示线粒体脱落线粒体外膜应对感染引起的应激机制

在确定弓形虫感染是一种诱发线粒体外膜重塑和SPOT脱落的自然应激后,这些作者接下来剖析了这些结构是如何形成的。他们发现,分泌的效应蛋白TgMAF1将宿主细胞的线粒体外膜与寄生虫空泡膜捆绑在一起,这是SPOT形成所必需的。TgMAF1导致了感染期间线粒体蛋白数量的减少。

2022-01-17

与哺乳动物肠道病毒的相互作用改变共生菌的外膜囊泡的产生和含量

肠道共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破坏共生菌群与疾病的发展和持久性有关。肠道病毒利用共生菌加强病毒感染的广泛能力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微生物的重要性。

2022-01-26

《科学》子刊:临床肿瘤研究不靠谱的原因找到了

  当了这么多年实验狗,咱都知道,体外实验的结果,到了体内实验又被推翻实在太常见不过……好些癌症新药,临床前研究数据多么漂亮,到临床上还是不行,说多了都是泪。也没办法,生理病理环境确实复杂,一个小小的条件不同,敏感的癌细胞就给你玩上七十二变了。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发表了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1],科学家们发现,癌症相

2022-01-19

行业动态:汉氏联合韩忠朝董事长入选“全球顶尖10万科学家榜单”

近日,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了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汉氏联合董事长韩忠朝院士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单,位列16855,是国内临床医学学科前10名的学者。

2022-01-27

抗癌药临床效果突出,上临床就不行了,问题出在氧气浓度上?

  众所周知,癌细胞有着与正常细胞不同的代谢活动。因此,靶向癌症相关的代谢通路已成为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靶向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优异的治疗效果,却在后续的临床研究中遭遇“滑铁卢”。近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Tumor collec

2022-01-21

Nature:超级病菌MRSA在大约200年就已存在于刺猬身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皇家植物园邱园和丹麦血清史坦顿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追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遗传历史时,发现这种细菌在大约200年前首次对抗生素甲氧西林产生了耐药性。

2022-01-16

罗氏Evrysdi(利司扑兰)获美国FDA优先审查:治疗2月以下症状婴儿!

2021年6月,Evrysdi(艾满欣®,利司扑兰)在中国获批上市:可在家服药,治疗广泛SMA患者(1/2/3型)。

2022-01-26

ACS子刊:临床研究揭示两种大麻酸可阻止SARS-CoV-2及其变体进入人体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俄勒冈州立大学发明的一种化学筛选技术鉴定出的大麻化合物显示出阻止引起COVID-19的冠状病毒SARS-CoV-2进入人体细胞的能力。

2022-01-17

Science Immunology:开发出新一代高效、低毒的肿瘤特异性IL-12体药物

  Science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华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傅阳心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tumor-specific pro-IL-12 activates preexisting cytotoxic T cells to control established tumors。该工

2022-01-11

Nature:科学家发现人脑皮层体细胞可产生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

  人脑皮层前体细胞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可产生兴奋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但能否产生抑制性神经元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Individual human cortical progenitors can produce 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neurons”的文

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