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唯等研究植物适应温度快速变化机制获进展

温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适应高温或者低温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方式,是改变细胞膜的组成以调整膜的流动性,最终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一般情况下,植物膜脂以饱和度的升高适应高温、降低适应低温。但是,膜脂饱和度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耗能的过程。

2011-07-28

Nat Stru&Mol Bio:迎芳等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ZAP氨基端(N-ZAP)三维结构图 3月11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刘迎芳研究组和高光侠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抗病毒蛋白ZAP活性区域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Structure of N-terminal domain of ZAP indicates how a zinc-finger

2012-11-18

Oecologia:文耀等发现氮污染加剧威胁山地森林附生苔藓植物群落

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氮素使用量和排放量的增加,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一人为活动驱动的过程可能在全球生态系统尺度上导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由于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人为活动导致的氮沉降增加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过量的氮输入可能影响树木的生长以及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

2012-05-30

生物产业公司总裁毓文荣获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

深入全新的领域,你需要快乐来冲淡行业里的枯燥;而站在科技的高端,你需要激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掌门人”刘毓文便是把她的激情和快乐融入进她的创新事业中,成功打造一座新兴产业的创新产业高地。

2012-11-19

EMBO:默芳等揭示炎症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刊》(The EMBO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默芳研究组、王恩多研究组关于miR-155/miR-143介导炎症促进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与中山医院张宏伟教授、瑞金医院李彪教授、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李勇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李党生研究员等合作完成。

2012-11-18

J Viro:文军等流感病毒复制机理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研究员等的两项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在流感病毒复制机理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在病毒的复制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M1蛋白和NP蛋白都具有核穿梭功能,并参与病毒复制、vRNP出核以及病毒粒子的组装。然而,关于M1蛋白和NP蛋白的出核机制尚不清楚。

2012-11-18

Biodeter & Biodegr:小风等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获突破

玉米秸秆通过酶水解和生物转化后,可生成乙醇、丁醇等生物质能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刘晓风课题组在生物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糖化研究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该课题组采用高效菌株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Y9,对玉米秸秆进行了预处理研究。

2012-11-18

建立柯萨A16型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Antivira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论文A murine model of coxsackievirus A16 infection for anti-viral evaluation。

2014-04-22

Nat Commun:揭示和霍金淋巴瘤易感性相关的新遗传变异体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研究者报告了与霍奇金淋巴瘤的易感性相关的新遗传变异体。 这些发现为霍奇金淋巴瘤的遗传成分提供了进一步支持,也让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潜在病因有了新认识。 罹患霍奇金淋巴瘤有一个已知的家族性风险,这种风险背后的其中一些遗传因素已被发现。

2013-10-26

PNAS:发现果味觉欺骗的分子机制

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奇果的“颠倒味道”的可能机制。当在舌头上放几分钟之后,来自西非的绰号是“奇果”的红色莓果的无味道的奇果蛋白能够让柠檬等酸味食物变成枫糖浆那样甜。这种效应会在1小时之内逐渐消失,这在一些科研人员以及有趣的是一些酒吧调酒员中广为人知,调酒员在所谓的“味觉颠倒聚会”上提供这种水果。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