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hem Biol:人造胰岛细胞能够响应高血糖环境分泌胰岛素
2017年10月31日/生物谷BIOON/---目前治疗I型糖尿病以及一些II型糖尿病都需要长期性的、痛苦的胰岛素注射过程。然而,最近来自北卡洛琳娜大学的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类更加对患者友好的治疗方法:一类能够响应血糖变化自动分泌胰岛素的人工胰岛细胞。这些人工胰岛细胞(artificial beta cells,ABC)模拟了机体自然的血糖控制功能。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将这些细胞注入患者体内,每隔几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导致内分泌紊乱
2017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性文章,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或许会面临较高的甲状腺功能紊乱以及下垂体炎的发生风险。来自波士顿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医生Romualdo Barroso-Sousa博士以及其他研究者们对38个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效果的随机临床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总共7
揭示蛋白CYREN调节细胞选择DNA修复途径之谜
图片来自沙克生物研究所。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是快速地做事情但会犯错误更好,还是做得慢些但做得完美更好呢?当决定选择如何修复DNA中的断裂时,细胞在两种主要的修复途径之间面临着同样的选择。这种决定比较重要,这是因为错误的决定可能导致更多的DNA损伤和癌症。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作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胰岛素抵抗性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8.035。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由肥胖导致的慢性组织炎症是胰岛素抵抗性和2型糖尿病产生的一种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发生的机制在此之前一直是未知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外泌体(exosome)是其中缺失的一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
PNAS:西南大学何光华教授团队发现水稻高产新途径
8月28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何光华教授课题组通过自由投稿方式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RAL FLORET 1 induced the three-florets spikelet in rice” 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水稻小穗侧生小花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超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在水稻产量构成的三要素中,每穗粒数(
科学家解析全部黄芩素合成途径
由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药用植物与健康组研究员Cathie Martin及博士赵清等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在解析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芩中天然产物合成途径方面取得突破,已完全解析了整个黄芩素的生物合成途径。8月22日,相关研究论文在Molecular Plant上在线发表。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物质是黄芩中主要的生物活
Mol Metab:肝脏分泌的一类酶可促进肥胖、脂肪肝以及胰岛素耐受性的发生
2017年8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由波茨坦大学与蒂宾根大学的科学家们做出的研究,小鼠饲喂高脂食物之后肝脏中DPP4的分泌量会明显上升,进而导致脂肪肝以及胰岛素耐受性的发生。"我们的细胞水平的研究结果与临床研究数据十分吻合,这些数据均表明肝脏中DPP4的分泌量的上升是产生脂肪肝以及胰岛素耐受性的原因",该文章的作者,来自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的Annette Schürma
版纳植物园揭示WRKY蛋白通过赤霉素途径调控植物衰老进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余迪求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WRKY45 interacts with the DELLA protein RGL1 to positively regulate age-triggered leaf senesc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植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方法揭示了WRKY
PNAS:阐明抗生素A201A中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并揭示新型L-半乳糖变位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鞠建华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深海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A201A研究的最新突破成果(PNAS, 2017, 114, 4948-4953)。论文报道了A201A糖基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和后修饰过程,发现并阐明了一个新颖的l-半乳糖吡喃-呋喃型变位酶MtdL。mtdL基因是一个有效的遗传标记,对指导发现
淫羊藿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淫羊藿,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研究表明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黄酮化合物,特别是C8-异戊烯黄酮醇苷类化合物,例如淫羊藿苷、淫羊藿素、朝藿定C等。另外,淫羊藿属植物因其具有奇特的花型、丰富多彩的花色及叶色又可当做观赏植物种植。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黄酮醇和负责花色多样性的花青素均属于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