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证肺癌免疫疗法长期生存 “O药”四项试验汇总分析正式发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过筛选、比如PD-L1高表达的患者人群中,这些药物也正在从二线治疗走向一线治疗。与此同时,长期获益也是人们越发关心的问题。纳武利尤单抗(商品名Opdivo,俗称“O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四项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再次显示了对患者疾病控制、生存期等方面的长期影响。因患者量超过1000人
快速DNA分析有助于诊断多种疾病
2019年8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日常工作中,医生要处理很多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情。通常,很难诊断是什么使病人生病,因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症状可能彼此难以区分。临床医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份最有可能的清单,并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缩小清单的范围。然而,尽管今天在医院进行了广泛的、最先进的检测,我们仍然不能诊断出大约50%的呼吸道感染(肺炎)、血液感染(败血症)和神经感染病例。图片
PARP抑制剂投资价值深度分析
2019年8月1日,“医耘沙龙”第一期在上海召开,围绕PARP抑制剂靶点研究与投资机会,华医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曹锋博士及瑛派药业总经理包骏博士进行了主题分享,数十位投资人及业内专家参与讨论,对于PARP的投资价值进行了深度分析。PARP抑制剂适应症具有广阔扩展潜力PARP抑制剂已经在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相关适应症获批,前列腺癌也有不错的临床效果,肺癌、胃癌的适应症也在开拓中,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
微流体芯片在用于癌症液体活检的胞外囊泡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2019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正在成为癌症液体活检中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从细胞培养基或生物液体中分离出高纯度和高质量的EV仍然是一项技术挑战。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已开发出基于微流体的EV操纵技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基于微流体的EV分离技术能够分为两类:表面生物标志物依赖性的方法和尺寸依赖性的方法。微流体技术允许在单个芯片上集
沃特世亮相第七届中国药学会生物技术药物质量分析研讨会
7月17至19日,沃特世公司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药学会生物技术药物质量分析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邀请了专门从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工艺研究、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以及监管部门等细分领域的专家共同分享前沿技术和应用经验。来自沃特世公司的多位应用专家在技术培训、大会学术报告等环节为与会者带来了国内外分析技术革新与生物制药行业应用热点
纳米孔“ARMA”分析工作流——实时检测抗生素抗性基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 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将会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发展”。纳米孔读长已作为一项独立工具或作为混合测序方法的一部分,成功应用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分析,以帮助处理复杂的重复区域。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发了能够实时进行微生物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分析的“ARMA”分析工作流,能够突出显示表明给定抗生素耐药性的比对,且不需要全面深入的生物信息学
BCEIA2019分析检测与体外诊断国际高峰论坛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BCEIA分析检测与体外诊断国际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10月23日北京北辰洲际酒店召开。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生命科学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体外诊断作为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体外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了80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
纳米孔测序实现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组中抗性决定因子和移动元件的高分辨率分析
微生物组学的研究——即给定样本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研究最近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到我们身体和环境的微生物的组成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层影响。肠道微生物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拥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数万亿的细菌同时存在,并通过饮食和偶尔的抗生素选择,创造了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很容易在细菌物种之间转移的动态环境。随着多重耐药性生物体的普遍存在,其中许多生物体在质粒上携带
2020年我国血糖仪市场规模将破200亿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一、血糖监测系统:迭代升级,动态连续血糖仪(CGM)应运而生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特别提到“血糖监测”,突出在糖尿病管理中的血糖监测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高效快捷确认日内血糖波动,以保障糖尿病病人有效控制率。自1968年第一台血
Cell:人类结肠癌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揭示出新的治疗策略
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及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组蛋白组学相结合的分析技术首次对人类结肠癌的蛋白基因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面剖析了结直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药物靶点和肿瘤抗原,并在Cell杂志上发表题为“Proteogenomic Analysis of Human Colon Cancer Reveals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