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绘制脊髓损伤的分子时空图谱并发现新治疗靶点
该工作不仅为理解受损脊髓的时空重组提供了丰富的分子信息和有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而且鉴定出具有SCI治疗潜力的新靶点IGFBP2蛋白,为未来推进相关转化研究和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奠定了基础。
Nat Commun: 龚为民/孙金鹏团队合作揭示整个组胺受体家族的配体识别及激活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为理解所有四种组胺受体的配体识别和 G 蛋白偶联提供了一个结构框架,这可能有助于合理设计针对这些受体的配体。
Science子刊:一种称为SR-18292 的小分子有望治疗镰状细胞病
研究表明,将一种小分子与羟基脲结合使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提高胎儿血红蛋白的生成。这可能为那些对羟基脲单独治疗效果不佳的镰状细胞病患者提供一种重要的新治疗选择。
Cell Research:朱永群/周艳联合揭示病原菌鞭毛马达旋转方向转换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工作反驳了以往所有的关于鞭毛马达方向转换是因为C ring的结构外延这一假说,纠正了之前所有关于C ring的组装和结构的错误理解,改变了之前认为定子是完全固定在细菌内膜上的概念。
Cell | 揭秘纤毛内运输的奥秘:逆向纤毛内运输的分子结构新发现
该研究通过结合Cryo-ET和XL-MS技术,首次详细解析了逆向IFT列车的三维结构。揭示了逆向IFT列车的组装机制和蛋白质重排过程,为理解纤毛内双向运输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Nat Immunol:揭示溶血磷脂酰丝氨酸抑制机体自然杀伤性细胞抗肿瘤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操控1型先天性淋巴样细胞或能诱导强大的抗肿瘤免疫,而且GPR34或能作为一种新型的代谢免疫检查点,从而有望被靶向作用来开发基于1型先天性淋巴样细胞的新型免疫疗法。
iScience:揭示特殊蛋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能力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中IGFBP7的敲除或能改善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其有望成为糖尿病的一种潜在药物靶点。
Sciene子刊:免疫突触脂筏的分子动力学影响CAR-T细胞的癌细胞杀伤行为
在这项研究中,这些作者旨在了解具有不同信号结构域的CAR-T细胞如何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为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CAR分子奠定基础。
EMBO Rep | 综述:程功团队总结病毒通过操控宿主行为来促进传播的分子策略
该综述总结了病毒通过操控宿主层面的行为互作或调控细胞层面的胞间传播,促进其传播的复杂分子策略,为理解病毒传播动态及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了新的见解。
PNAS:刘聪课题组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的新观点
此项工作系统地研究了化学分子对病理蛋白聚集体不同polymorphs的结合特性,揭示了小分子在识别与结合不同polymorphs时的高度可塑性与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