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瘤内注射流感疫苗可显著增强抗癌免疫疗法
2020年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PD-1检查点抑制剂在免疫浸润的"热"癌中比在免疫温和的"冷"癌中更有效。因此,开发将癌症由冷态转化为热态的方法是免疫肿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抗病毒反应为"启动"肿瘤免疫浸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瘤内注射抗病毒模式识别通路的激动剂可促进急性炎症,这些药物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成败参半。图片来源:https
研究揭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s) CRF1R和CRF2R是B类GPCR的重要成员,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主要通过偶联下游Gs蛋白参与体内内分泌系统、行为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压力应答。研究表明,CRF1R可能与压力导致的酗酒和药物滥用相关。CRF1R和CRF2R在体内被内源性
Nature子刊:一种MCFA实验室芯片可在20分钟内给出测试结果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目前,即使在人们表现出症状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进行疾病诊断也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到这时,这种疾病可能已经扩散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微型便携式实验室芯片,它可插入到智能手机中,通过他们开发的一种自定义应用程序将这种实验室芯片自动连接到医生办公室。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
Nature:为何靶向作用EB病毒的免疫细胞会“嗅探”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大脑?
2020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已故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的大脑和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了无法摆脱病毒的免疫细胞。研究者不仅发现了高水平的免疫细胞,而且还发现,这些数量惊人的T细胞能被用来“瞄准”EB病毒的特征。图片来源:National Canc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与皮质-皮质下-小脑的脑结构网络异常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该疾病会导致大范围的神经认知、情感和神经发育异常。神经软体征(NSS)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内表型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带领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团队提供了大量关于NSS对精神分裂症的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的证据。然而,目前还不清楚NSS与精神分裂症脑网络异
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专
Recordati公司皮质醇合成抑制剂Isturisa(osilodrostat)获欧盟批准!
2020年01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意大利制药公司Recordati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孤儿药产品Isturisa®(osilodrostat)的上市许可,该产品用于治疗成人内源性库欣综合征(CS)。Isturisa®的活性药物成分是osilodrostat,这是一种皮质醇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11-β羟化酶发挥作
Science子刊:瘤内注射编码IL-7和IL-12的溶瘤病毒可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疗效
2020年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溶瘤病毒是一种能够杀死癌细胞的病毒。近年来,随着癌症领域朝着基于生物和免疫的方法对抗癌症的方向发展,溶瘤病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是确定免疫疗法抗肿瘤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已有数据支持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激活和增殖在提高利用免疫疗法给实体肿瘤患者带来的治疗益处中的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
产生嗅觉或许并不需要嗅球结构
2019年11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对一名29岁的女性进行MRI大脑扫描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科学之谜,研究者表示,这名女性似乎没有嗅球(olfactory bulbs)结构,很多人都有两个这样的球状结构,其正好位于鼻腔上方,紧贴着大脑底部,这些嗅球结构虽然很小,但却非常重要,其仿佛一个很小的“处理盒”,鼻腔中感知周围气体的神经会反馈到这些嗅球结构中。图片
高精度全脑血管图谱揭示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脑内血管损伤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缺乏能够有效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的药物及干预手段,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AD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胆碱能缺损、β-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多种假说,然而针对这些假说研发的单一作用机制的药物尚未取得理想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