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核内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突破“
我国科学家揭示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
“你在哪里呢?”当你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时,即使环境嘈杂、信号不好,你仍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听出电话那头的声音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每天,我们的大脑接收来自客观世界的感觉信息纷繁复杂,大脑对外来刺激进行分类后,我们才有了感知判断。那么大脑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呢?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员团队
CGRP受体拮抗剂rimegepant单剂量口服治疗急性偏头痛2小时内迅速缓解疼痛
2019年07月11日/生物谷BIOON/--Biohaven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拥有一系列针对神经疾病(包括罕见疾病)的创新后期候选产品。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rimegepant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NCT03237845)数据已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单剂量口服rimegepant能够在2小时内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及偏头痛
华东师大科学家发现通用型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程义云团队研发设计了一种富含苯硼酸的阳离子高分子,在不需要修饰的条件下,对多种蛋白质实现了高效、普适的蛋白质胞内递送,并能维持这些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8922))。蛋白类药物在生物医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全球医药销售额前十的药物中,七种为蛋白质药物。开发高效、安全的蛋
3小时内三手烟可改变近400个基因表达
近年来三手烟的危害已经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但还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研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研究为此增添了重要的新证据,这项随机试验首次显示了三手烟对人类基因表达的直接影响,近日在线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烟民吸烟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衣服、头发、家具、汽车表面,这些残留的有害物
CytoDyn新分析方法可在2小时内预测对CCR5抗体leronlimab应答的患者
2019年06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CytoDyn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型人源化CCR5拮抗剂leronlimab(PRO140)用于多种治疗适应症的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其在确保leronlimab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可靠地确定HIV患者CCR5状态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可在2小时内预测leronlimab单药疗法候选HIV患者的应答率以
Plos Pathogen:理解病毒为何不能在细胞内复制有助优化疫苗设计
2019年6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5月30日在《Plos Pathoge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鉴定一种有助于限制改良痘苗病毒寄主范围的基因,可以开发针对多种传染因子的新型和改良疫苗。痘病毒载体具有突出的特性,可用于开发针对各种感染因子的疫苗。最广泛使用的痘病毒载体是MVA,其表现出极端的宿主范围限制,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失去了无法有效产生感染性病毒的能力。尽管正在进行
“傲娇”的后顶叶皮层脑区: 只爱新刺激,不屑参与低级抉择?
走在路上,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抉择:分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怎么避开迎面而来的汽车?如何根据标识判断男女洗手间?根据以往的研究,这些抉择行为都与大脑后侧、顶部皮层中的神经元活动高度相关。可最近的多个研究结果发现,抑制后顶叶皮层的神经元并不影响动物在抉择行为中的表现,这在神经科学领域引发了广泛争议。近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
感知抉择皮层环路机制因果性研究获进展
4月29日,《自然-神经科学》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后顶叶皮层在信息归类感知抉择中的因果性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完成。该研究从一个创新的角度解答了一个具有广泛争议的科学问题:后顶叶皮层及相关神经环路在抉择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后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
Nature:非洲国家内艾滋病毒/艾滋病发病率的“惊人”差异
2019年5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自2000年以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范围迅速扩大,但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的数据,艾滋病毒/艾滋病仍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一份新的研究揭示了省级和地区级艾滋病毒流行率的显着变化。该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该文章提供了艾滋病毒流行率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的精确地理估计,以确定医疗保健支持的优先领域,以减轻艾滋病毒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