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技术催生“绿色”制造业
近10年内全球化学品产量增加了4倍,生物催化剂的使用却让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了20%。环境重压之下,以绿色生物工艺改造传统的化学加工业,就如同“数码技术”取代“胶片技术”一样成为必然趋势。 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以生物催化技术为核心的绿色工业体系。 “我国造纸、纺织、皮革、有机化工等领域,仍然以化学加工为主,普遍存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等问题,这些领域也是环境污染的重点源头。
陶氏益农收购Cal/West种业
近日,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收购了位于加利福尼亚伍德兰的Cal/West种子公司的资产。Cal/West种子公司是紫花苜蓿、红花草和其他作物的主要供应商,为美国、加拿大以及全球其他25个国家的种子公司和种植者提供种子。Cal/West种子公司的加入扩展了陶氏益农公司紫花苜蓿种子业务,增强了其全球牧草业务。
我国跃身成为全球最大种业市场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种业市场。全球十大种子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它们凭借科技、资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院士说。 李宁率领的“我国生物育种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课题组近日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畜禽养殖对进口品种依赖性居高不下。约80%的种猪、70%的蛋鸡和85%的奶牛品种都依赖进口。 “与国外种业巨头相比,我国种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亚洲最大乳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落户
7月22日,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成立,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乳业研究机构。 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主导、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呼伦贝尔市政府和伊利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新型研究与开发机构。
种业战争:大北农的彷徨与突围
美国种业发展史:1850-2012
世界种子产业在美国兴起,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北美第一家经营蔬菜种子的公司在费城成立,到1850年全美有种子公司40多家,主要经营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ISF统计全美种子市场价值120亿美元,占全球29%以上。目前全美涉及种子业务的企业有7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既有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也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家庭企业。
肯尼亚花卉种植业推广环保节水新技术
肯尼亚花卉农场目前正大力推广一种新型灌溉技术,这一技术不但节省了30%至50%的用水量,更有效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纳瓦沙湖是肯尼亚鲜花的主产区之一,30多家花卉农场集中于此。此前,由于花卉种植用水量大,纳瓦沙湖附近的很多花卉农场直接把水管伸到湖里。除了取水,农场主们还把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湖中,造成水质污染和湖区生态圈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汪洋:加快种业科技创新 做大做强种子产业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9日在北京市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他强调,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全面提高种业发展水平。 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汪洋考察了种业科技企业,并主持召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座谈会。
Vilmorin收购印度蔬菜种子公司世纪种业
近日,Vilmorin公司收购了位于印度德里的世纪种业公司(Century Seeds)。这家私人企业专门研发蔬菜品种,通过其先进的育种研究,开发出了一大批数十种作物包括花椰菜,辣椒,卷心菜,西红柿和其他的主要在亚洲地区种植和消费的蔬菜品种。并且,世纪种业拥有广泛的生产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印度北部,是其资产和资源的核心所在地。 此次收购将大大增强Vilmorin公司在印度蔬菜种子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