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hytol:孙航等喜马拉雅冰缘带发现新的种子互利共生机制
为了吸引昆虫访花并传粉,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报酬类别。除了常见的花粉和花蜜,有的植物还提供一些高度特化的报酬来吸引传粉昆虫,如产卵地和昆虫后代发育的食物(种子),即:作为传粉的报酬,植物提供一部分种子供昆虫的幼虫取食,称为种子寄生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pollinating seed-consuming mutualism)。
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Ann Bot-london:昆明植物所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的过程和根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调控途径,两种生物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逐步增多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根部的AM真菌定殖水平对寄生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PLoS One:研究证实蜜蜂可对抗真菌 自我医疗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蜂群感染上有害的真菌时,蜜蜂会“自我治疗”,采集更多数量的抗真菌植物树脂,以抵挡真菌的侵袭。 相关论文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论文的主要作者北卡州立大学昆虫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 西蒙妮-芬斯特隆(Michael Simone-Finstrom)说,让工蜂耗费精力采集这些树脂,演化出这种行为应该是由于其利大于弊。
PLoS Pathog:揭示威胁艾滋病患者生命的致死性真菌
近日,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了长期以来使得AIDS患者病情加重的真菌感染的环境来源,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
PLoS Pathog:大型基因组文库可揭示致命性真菌的耐药性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针对光滑假丝酵母(光滑念珠菌)的基因文库,该基因文库是世界上三大光滑假丝酵母基因文库之一,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光滑念珠菌的突变体进行了分析发现了28个基因使得光滑念珠菌对常见的药物产生耐受性。
Microbiology:真菌有望用于生产石油
美国Montana大学的的研究人员在巴塔哥尼亚北部发现了一种树木,在常态下,它们身上的微生真菌会释放出气体。在缺氧情况下,就逸出一系列易挥发的碳水分子,这些碳水分子通常只会在石油里发现。这些微生物以纤维素为食。那些苦苦寻找生产农业碳氢燃料又不想占用粮食作物的企业,将会对这项发现感兴趣。 我们总是需要比自己小的人。美国Montana大学的Gary Strobel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这点。
:揭示通常无害的白色念珠菌变成致病性真菌的分子途径
酵母中热诱导型Hsp90蛋白的各个结构域的结构图。顶端是二聚体Hsp90的晶体结构,结合到二聚体上的ATP分子用空间填充球表示。底部是酵母Hsp90蛋白的一维序列。NTD=N端结构域(红色),MD=中间结构域(绿色),CTD=C端结构域(蓝色)。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Copyright ©版权Bioon.com所有,若未得到生物谷授权,请勿转载。
PNAS:真菌可能是火蝾螈衰退的关键
科研人员分离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真菌,它被认为是驱动着欧洲西北部的火蝾螈种群走向几乎灭绝的原因。真菌疾病壶菌病是由水生真菌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引起的,它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导致了全球200多种两栖动物的衰退。但是并非所有两栖动物的死亡都与蛙壶菌有关。
Nat Commun:真菌基因组揭示了水稻感染的遗传基础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使水稻患假黑粉病(稻曲病)的一种真菌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项研究识别出了在这种真菌的致病潜力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的基因,让我们对有可能作为疾病控制目标的感染机制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