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共生体宿主-共生菌互作“微生态位”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中心研究员李超伦课题组在Cell子刊i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关于深海无脊椎动物化能营养共生体维持和互作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Molecular analyses of the gill symbiosis of the bathymodiolin mussel Gigantidas platifrons。该研究

2020-12-22

研究获得金钗石斛种子共生萌发有效真菌

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ey)具有观赏价值,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野外居群自然生长较为缓慢,加之生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集,导致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金钗石斛物种资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园林园艺部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组研究人员对其种子开展共生萌发研究。金钗石斛种子体积较小,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需要特定的真菌类群侵染才能

2020-11-22

Nature:中科院王二涛课题组揭示根瘤菌内共生进化的关键事件

2020年1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豆科植物与大多数陆地植物不同,可以与固氮根瘤菌形成根瘤共生。科学家们在17世纪就已描述了豆科植物根瘤的解剖结构,在19世纪发现根瘤细胞容纳内共生根瘤菌进行固氮。豆科植物皮层在发育上与非豆科植物的皮层不同:它可以对植物激素或根瘤菌的共生信号作出反应而去分化,从而使得根瘤器官从头发生,以容纳固氮根瘤菌。然而,为什

2020-12-15

Nature:真菌感染激活宿主炎症反应机制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由真菌病原体烟曲霉感染引起的炎性体激活的机制。真菌感染(尤其是烟曲霉)是免疫系统受损的人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该工作为治疗传染性和炎性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研究结果今天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2020-12-04

真菌药!Basilea/辉瑞Cresemba(艾沙康唑)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

isavuconazole是一种静脉和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毛霉菌病和曲霉菌病。

2020-11-28

真菌物种的发现和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真菌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地球养分循环、多样性维持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演化历史中,真菌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真菌物种丰富,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物种有150万到600万种,而目前已描述物种仅有12万种,其比例低于已发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比例。因此,对真菌物种的发现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分子系统演化(真菌生命树)是

2020-11-12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阶段的重要基因挖掘获进展

 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形成高度转化的共生关系,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进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以形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根瘤菌从宿主植物中获取所需的光合产物。研究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及机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得益于高通量DNA测序,科研人员发表较多根瘤菌的完整基因组,但分析验

2020-11-01

结肠上皮细胞的 “守门人”:巨噬细胞阻止其对真菌代谢毒物吸收

肠道不断暴露于食物以及共生菌群,因此肠道屏障的维持至关重要。肠道屏障还需要控制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的吸收,限制有毒物质摄取。因此,肠道屏障破坏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远端结肠对于液体吸收尤为重要,以使粪便脱水固化,而且远端结肠会面对更多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真菌在远端结肠中丰度更高,其代谢产物可以触发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因此结肠黏膜组织需严格调控微生物

2020-11-09

提升我国真菌病诊断和检测能力,辉瑞中国和丹娜生物宣布战略合作

 2020年11月8日,为积极应对我国近年真菌感染带来的临床挑战、切实提升我国真菌病检测能力,辉瑞中国和丹娜生物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宣布双方将正式启动战略合作,并宣布双方将从“推动医疗机构真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和临床微生物人员对真菌病的诊断和检测能力”、“提高临床微生物人员参与真菌病诊治的实践能力”三个维度着手,结

2020-11-08

研究揭示土壤动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复杂多样,包括从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样的物种。共生菌中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可帮助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磷素(P)。虽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与AMF群落的联系,但是对于较高营养级的土壤动物(原生生物和线虫)如何通过捕食作用影响AMF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清楚,难以建立有效的线虫定向调控措施,提升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中国科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