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lin Cancer Res:来自喜马拉雅山真菌中的化疗药物NUC-7738或能有效克服癌症的耐受性机制!

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来自一种喜马拉雅真菌山的化疗药物NUC-7738杀死癌细胞的效力要比其母体化合物高40倍。

2021-10-15

共生微生物来源的醋酸盐通过小鼠肝脏 FFAR2 信号抑制 NAFLD/NASH 的发展

非酒精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与 NAFLD/NASH 的发展有关,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2021-09-29

Cancer letter:抗真菌纳他霉素具有作为肝癌治疗的抗癌药物的潜力。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发现抗真菌纳他霉素(Natamycin, NAT)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2021-09-22

20多年来首个新一类抗真菌药!Brexafemme在美国上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仅需服药1天!

Brexafemme是治疗VVC的第一个口服非唑类药物,在大中华区由翰森制药开发。

2021-09-23

Cancer Cell:肠道真菌和肠道细菌对放疗的抗肿瘤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不仅肠道细菌对放疗的抗肿瘤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肠道真菌是肠道微生物组中不太知名的成员,可能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额外的关键调节作用。这项研究代表了肠道真菌可能影响抗癌放疗的第一个证明。它是对该领域的重要贡献。

2021-08-29

PNAS:研究揭示传粉榕小蜂从互惠共生向欺骗寄生演化的机制

  互惠共生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在相互合作中受益,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往研究发现互惠共生从不同尺度上影响全球生态过程,而物种间互惠关系的获得、维持或丢失的演化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榕树-传粉榕小蜂在繁殖上高度依赖,形成了严密的、颇具代表性的互惠共生系统。榕属植物具有独特的隐头花序结构,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树为传粉榕小蜂提供繁殖场所及食物,双

2021-08-06

研究揭示蛋白质内稳态在抗真菌肽工程化中的意义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朱顺义团队在抗真菌肽工程化改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论文题目为Evolution-Based Protein Engineering for Antifungal Peptide Improvement。该研究首次揭示蛋白质中一类氨基酸

2021-08-11

Science子刊:接种表达NadA的共生菌疫苗可预防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

2021年7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个基因插入到一种无害的细菌中,使得它能够长时间停留在鼻子里并引发免疫反应。他们随后通过滴鼻液将这些细菌引入到健康志愿者的鼻子里。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可对引起脑膜炎的细菌---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2021-07-21

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的可塑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团队在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升温和酸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幼体早期共生建立以及珊瑚对虫黄藻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沿》)和Coral Reefs(《珊瑚礁》)上。造礁石珊瑚和虫黄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

2021-07-16

Nature:肠道中的真菌或会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疾病发生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致病性真菌居住在肠道微生物中,但其很少会引起疾病,目前科学家们并不清楚真菌和促进共生的宿主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些年来,细菌在肠道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被科学家们不断关注,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Adaptive immunity induces mutualism between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