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团队首次发现,肥胖者肠道中富集巨单胞菌,会降解肌醇、促进肠道吸收脂质
研究者给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分别饲喂高脂饮食(HFD),并额外给小鼠移植巨单胞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相较没有巨单胞菌的小鼠,它们体重增幅更大,而且长的都是肥肉,瘦体重反而更轻。
GUT:南方医院携手哈佛、哥大团队揭示弥漫性胃癌常见基因变异的促癌机制!
借助类器官模型,研究者们揭示CLDN18-ARHGAP26融合可诱导印戒细胞形成,而印戒细胞形成正是DGC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叠加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就足以使正常胃上皮细胞不断转化为癌细胞。
CRM: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林东昕团队发现食管癌对化疗耐药的新机制
吴晨、林东昕团队此次找到了食管癌化疗耐药的新机制,证明S100A8可以作为无创预测食管癌化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靶向S100A8-CD147通路或是克服食管癌化疗耐药性的新策略。
AD:华山医院团队发现,淋巴系统功能障碍或是早于Aβ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ALPS指数对Aβ沉积、脑萎缩、认知能力下降和疾病临床进展的预测作用,以及Aβ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对淋巴-认知能力下降关联的中介作用。
GUT: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团队首次在人体内证实,葛根素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这项研究提供证据表明,葛根素能够以肠道为主场,通过调控肠菌定植、改变TMAO的代谢来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广东省第二总医院揭示Sonic hedgehog基因可能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治疗靶点
研究者发现PTX诱导TRIM25表达,导致SP1降解,最终诱导DRG神经元和雪旺细胞衰老。SP1作为E3泛素连接酶TRIM25的底物,使SP1在赖氨酸694位点泛素化。
仁济医院创新治疗攻克腹膜转移这个医学难题
仁济医院开展了首例精准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仅彰显了仁济医院肿瘤中心在肿瘤综合治疗领域又多了一个有力的治疗武器,也体现了医院对于肿瘤综合治疗技术的创新和肿瘤患者的重视。
北大人民医院等团队发现,循环微生物组DNA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和复发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cmDNA的全新肺癌筛查方法,能够非侵入性地、在疾病早期阶段以高敏感性对肺癌进行诊断。
Adv Sci:青岛市市立医院付涛团队揭示环状RNA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circFBXW4通过miR-338-5p/SLC5A7轴抑制结直肠癌进展的具体关键作用,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
《自然·代谢》:南京鼓楼医院团队发现,硬骨蛋白异常升高会加速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骨代谢紊乱和认知功能受损都是常见的衰老相关器官功能失调。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了骨硬化蛋白对衰老和AD进展过程中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