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多能干细胞“异体移植”安全性获得确认,患者恢复良好!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日本共同社2019年4月18日新华社东京4月18日电 日本科研团队18日报告说,他们在两年前为5名眼疾患者移植了异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的视网膜细胞,目前已可确认这一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试者没有发生明显的排异反应和副作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项目带头人高桥政代表示:“我们认为(该研究)的安全性已得到确认。对于用在哪些病例效果好等问题,将启动新的临床研究。”诱导多
这些成果,会让你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新认识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应用和研究中。随着突破性治疗成果的不断输出——让瘫痪病人拥有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帮助不孕家庭圆生育梦,让一些过去无计可施的罕见病人有了新生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广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疗法也开始受到更加多的病人关注。常常有人留言咨询,这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今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
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开展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
2018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上个月(2018年10月)开展的一项外科手术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将240万个细胞移植到一名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来自一名匿名供者的外周血细胞经重编程后产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随后将iPSC转化为多巴胺能前体细胞(dopaminergic precursor cel
新方法改善干细胞疗法安全性
2018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澳大利亚南部,一种传染性的面部肿瘤在袋獾(Tasmanian devil)中肆虐。在袋獾为争夺食物或交配权而相互撕咬时,肿瘤细胞会借机进入被咬的袋獾脸上的伤口,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造成袋獾脸部溃烂,气道堵塞,难以进食,在饥饿中死去。这种面部肿瘤的可怕之处在于被咬的袋獾的免疫系统并不识别这些肿瘤细胞,因而它们并未遭受免疫排斥,这样肿瘤就能够在被咬的袋
Cell:辅助性T细胞竟调节肠道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
2018年11月11日/生物谷BIOON/---从分子的角度来看,肠道是一个嘈杂的地方,各种人类细胞和微生物细胞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从而维持一种稳健而又健康的细胞群落。这个细胞群落的关键是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它们产生多种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保持肠道功能正常。尽管科学家们知道沿着肠壁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构成肠道结缔组织的基质细胞与肠道干细胞“交谈”,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免疫
Nat Med和Cancer Cell两项研究揭示抑制氨基酸代谢可选择性杀死白血病干细胞
2018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人体的大多数细胞降解葡萄糖来释放能量。有时,它们降解脂肪,而且在紧要关头时,它们甚至能够代谢蛋白。癌细胞有点不同。首先,大多数癌细胞仍然依赖于葡萄糖,但从“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需要氧气)切换为“糖酵解(glycolysis)”(当有或没有氧气时都会发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
BioRes:鉴定出维持干细胞多能性的关键性因子BRG1
2018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对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让它们返回到一种未分化的多能性状态,为人们开发出新的细胞疗法奠定基础。这个领域的加快发展将依赖于鉴定出促进多能性的因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和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鉴定出这样的一种被称作Brg1的蛋白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ioResearch Open Acces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RG
Nat Methods:利用人多能性干细胞产生脊髓神经干细胞
2018年8月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利用人多能性干细胞(hPSC)成功地产生脊髓神经干细胞(NSC)。这些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的能够在整个脊髓中扩散的细胞群体,而且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加以维持。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8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and
干细胞存储合法性之争:脐带血≠干细胞
干细胞存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词,从脐带血到脐带、胎盘、脂肪组织等,不同来源干细胞的存储走进了全球千千万万个家庭,各个家庭选择存储的干细胞种类也逐渐不再局限于以脐带血为代表的造血干细胞,而扩展到了间充质干细胞等。随着大众对干细胞的认识日益剧增,“存储干细胞,以备不时之需”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在我国,干细胞存储渐渐从一线城市走向了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 然而,当前干细胞市场的存储机构多、差异大
Cell:在湍流环境下,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大规模产生1000亿个血小板
2018年7月14日/生物谷BIOON/---输血是最常见的细胞治疗形式之一,每年有近500万美国人接受输血。在不久的将来,捐助者的血液供应预计不会满足一些国家的患者需求。导致该问题的一个因素是一些血液成分的保质期短。特别是,人类捐献的血小板在美国的保质期仅为5天,这是因为它们会逐渐丧失其聚集能力并且易受细菌污染。有时需要输注血小板来治疗一种被称作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