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亚洲猪参考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北京相关生物企业等单位成功绘制了梅山猪高质量基因组图谱。该图谱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亚洲猪基因组图谱,为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据项目负责人周荣博士介绍
花苜蓿基因组及抗逆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又名扁蓿豆、野苜蓿,是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野生豆科牧草,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耐贫瘠等抗逆特性。由于花苜蓿与生产上大规模种植的紫花苜蓿亲缘关系较近,可利用其优异的抗逆性状改良高产苜蓿的抗性,使之成为苜蓿育种的优质基因资源。然而,由于缺乏花苜蓿的遗传信息,限制了对其抗逆机制的研究以及在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新冠病毒可“植入”人体基因组?PNAS最新学术研究引争议
在COVID-19大流行的最初几个月,分析测试结果的医护人员发现:已经从COVID-19中康复的病人有时会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后的PCR测试中莫名其妙地出现阳性。这些人并未二次感染COVID-19,从他们的样本中也没有分离出活的病毒。而且,RNA的寿命通常很短,所以阳性测试不太可能是残留RNA的结果。2021年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研究人员绘制燕麦基因组草图并解析燕麦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EMPS)、中科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韩斌研究团队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JIC)Anne Osbourn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了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二倍体燕麦Avena strigosa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并完整地解
研究揭示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衰老相关染色质全局景观图谱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孙宇课题组经合作研究在Nature Aging上,在线发表题为KDM4 Orchestrates Epigenomic Remodeling of Senescent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
红杉+Illumina两大重量级IP联合加持,基因组学创业者的机遇来了!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草图首次发布的第20个年头,顶尖投资机构红杉中国选择与全球领先的基因测序平台因美纳合作发布一个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未来十年的NGS市场,或许将因此而改变。
多年生禾本科芒属南荻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韩斌课题组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桑涛课题组长期合作,完成了多年生禾本科芒属南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绘制。相关研究成果以Chromosome-scale assembly and analysis of biomass crop Miscanthus lutariori
Nature子刊揭示栽培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主导完成了“栽培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远缘杂交对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关键分子证据,证实了远缘杂交在棉花育种中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入解析陆地棉的适应性演化和提升棉花纤维品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
Nature:通过对5万多人不同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来探究人类危险性疾病的成因
2021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先进DNA测序技术的开发及测序成本的降低让科学家们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来深入剖析并研究人类遗传突变,为了改善对人类健康的研究和理解,这些先进技术就应该被应用到表型良好的人类样本中,并用于建立一定的资源,比如变异目录、控制集合和推算参考面板等。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Sequencing of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
陆地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环境适应性最高的栽培棉种。棉花育种专家很早就发现陆地棉存在不同的生态型,然而对这些不同的生态型形成的机制却完全不了解。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陆地棉的纤维品质直接决定了其经济价值。解析陆地棉纤维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可以为优质棉花生长改良提供理论信息。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雄明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