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年纪越大越难产生新神经元 原因竟是免疫细胞入侵大脑

 成年人的脑细胞是死一个少一个,还是能够不断产生新神经元作为补充?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至少在小鼠、猴子等哺乳动物中,科学家们确实找到证据,成年后大脑中依然会产生新的神经元,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认知功能随着衰老逐渐衰退。促进大脑补充新的神经元,或许是对抗大脑衰老的一个重要方法。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日上线的一项研究,通过单细胞序列分析,找到了新神经

2019-07-04

科学家发现免疫细胞会入侵老化大脑破坏新生神经细胞的产生

2019年7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细胞能够浸润到老化大脑中罕见的新生神经细胞温床(rare newborn nerve cell nurseries)中,通过在培养皿培养的细胞和活体动物机体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细胞能够分泌特殊的物质从而阻碍新的神经细胞产生。图片来源:CC0

2019-07-05

杆状病毒入侵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病毒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华林、胡志红团队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The major hurdle for effective baculovirus transduction into mammalian cells is passing early endosomes(《早期内吞体的释放是杆状病毒有

2019-06-09

揭秘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入侵前列腺肿瘤的分子机制

2019年5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去10年里的很多研究都表明,肿瘤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多种类型癌症的进展,在前列腺肿瘤中,新产生的神经细胞的存在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及肿瘤扩散到机体其它位置有关,肿瘤微环境能够促进新的神经细胞的产生,这一过程称之为“神经发生”,然而,这些神经细胞最初是如何出现在肿瘤的对于科学家们而言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2019-05-28

分子物种定界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分子物种定界方面取得新进展,其成果发表在生物系统学杂志Systematic Biology上。该项工作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西雅图大学合作完成,数学院博士朱天琪和海外科学家杨子恒分别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物种定界是分类学最基本的问题,基于贝叶斯模型选择方法的BPP软件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子物种定界软件。一些对贝叶斯物种定界的模拟研究认为BPP软件检测到的

2019-05-18

研究揭示生物炭负激发效应的微生物关键物种竞争作用机制

土壤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碳库,土壤有机碳封存可以缓解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并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应用已被广泛证实是一种有效促进土壤有机碳封存和提高产量的方法(Woolf et al., Sustainable biochar to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Nat Commu, 2010),但是目前关于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生物

2019-05-26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基孔肯雅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

2019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致关节炎甲病毒(arthritogenic alphavirus),比如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在全世界引起严重的让人虚弱的风湿性疾病,从而导致严重的发病率和经济成本。曾经一度局限于东半球的基孔肯雅病毒自从2013年在加勒比地区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以来,已感染了美洲100多万人。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和关节

2019-05-20

Nat Microbiol:新结构生物学研究揭示病原体入侵宿主机制

2019年5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虽然导致胃癌、百日咳,军团病等危险性疾病的病原菌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利用相同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体细胞。细菌使用这种称为IV型分泌系统(T4SS)的机器将有毒分子注入细胞,并传播基因对抗抗生素的杀伤。现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从人类病原体——军团菌嗜肺军团菌中揭示了T4SS的3D分子结构。这可能在将来能够为上述疾病开发精确靶向的抗生素。>

2019-05-20

Cell:科学家破解基孔肯雅病毒入侵机制

  5月9日,中国科学院高福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Arthritogenic Alphavirus Receptor MXRA8 Binding to Chikungunya Virus Envelope Protein 的文章,首次从分子水平阐释了基孔肯雅病毒囊膜表面E蛋白与其细胞受体MXRA8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

2019-05-15

研究发现B族肠道病毒通用受体 并解析病毒利用“双受体系统”入侵的作用机制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团队联合,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is the cellular uncoating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B 的文章。该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CRISPR筛选技术,发现人类新生儿Fc受体(human neo

201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