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身上暗藏着从鳍到四肢的进化步骤
通过调整单个基因,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改造了斑马鱼,使其开始形成类似四肢的附肢。研究人员在筛选各种基因突变及其对鱼类发育的影响时,偶然发现了这种突变,这可能为弄清脊椎动物从海洋到陆地的转变提供线索。该论文2月5日刊登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细胞》(Cell)上,标志着人们在理解从鳍到肢的进化以及简单基因改变如
Science: 基因突变——人类进化的起源
作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儿科以及细胞和分子医学教授,Alysson R. Muotri博士长期研究着大脑的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问题。一直以来,他还对人脑的进化感到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使我们与之前已经灭绝的,我们最亲密的亲戚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如此不同?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三维基因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世华研究员合作,以“3D Genome of macaque fetal brain reveals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ring primate corticogenesis”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组调控机制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着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着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均通过发育过程实现,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不断积累的功能性突变。然而,由于物种间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序列差异,
Science:病毒序列可以揭示SARS-CoV-2如何传播和进化
艾默里大学生物学副教授Katia Koell称,SARS-CoV-2病毒变种的出现在对抗COVID-19的斗争中增加了曲折,表明需要对该病毒进行更好的基因组监测。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前,白叶枯病常导致水稻减产20%至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绝收。据中国
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数和克隆亚结构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Nicholas E. Navin团队开发出新方法,可从单细胞转录组中解析出人类肿瘤中的拷贝数和克隆亚结构。该研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表示,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被广泛用于研究人类肿瘤。然而,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正常细胞类型与恶性细胞区分开并解析肿瘤内的克隆亚结构仍然具
研究发现猪克隆胚胎发育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牧医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与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初次分裂时间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该发现为提高猪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基因(Genes)》。据牟玉莲研究员介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体细胞遗传物质获得完整动物个体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新材料创制、医学模型构建、动物
通过对病毒表面蛋白进行建模,确定流感病毒、HIV和冠状病毒的进化和逃逸突变,从而为开发通用疫苗奠定基础
2021年1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制造针对某些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HIV)的有效疫苗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病毒变异非常迅速。这使得它们能够通过一种称为 “病毒逃逸”的过程,逃避特定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如今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最初为分析语言而开发的模型的方法,可在计算上构建病毒逃逸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预
重要疫源动物的起源、扩散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会持续增加。然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物种丰富的类群,多数物种之间存在显着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