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可从人类传染给动物 反之则证据很少

当地时间7月2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研发进展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已经了解到哪些动物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证据表明,猫科动物如水貂甚至老虎都可以从人类身上感染新冠病毒,反过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证据很少。家养动物传播风险很小,但也出现了农场里的水貂从人类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或再传染给人类的案例。斯瓦米纳坦指出,尚不清楚病毒如何跨越动物

2020-07-03

Nature:动物传播冠状病毒的风险有多大?

2020年6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全球传播后不久,就出现了动物感染病例的报告--香港的宠物猫、纽约动物园的老虎和荷兰农场的水貂。现在研究人员正迫切地试图发现哪些物种会感染这种病毒,以及它们是否会将病毒传染给人类。到目前为止,只报告了两例动物将SARS-CoV-2病毒传染给人类的病例--都是水貂。研究人员说,目前,从被感染动物

2020-06-23

中国疾控中心: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汉流行毒株或动物病毒外溢导致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其中病毒来源分析中指出,从2例确诊病例及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环境采集的标本中获得的3株病毒基因分析显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该毒株比当前欧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在北京已经

2020-06-27

Science:神奇的动物竟能让失去的眼睛重新长出!新研究揭示其中的奥秘

2020年6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在淡水中生活的小型真涡虫地中海圆头涡虫(Schmidtea mediterranea)的眼睛发生了什么意外,它们可以在几天内把眼睛长回来。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是一个科学难题---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的Peter Reddien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该实验室的最新项目提供了一些启示:在一项新的研

2020-06-27

Kisspeptin与无脊索动物中的进化起源和功能演变研究

 6月9日,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天明教授等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Life发表题为“Existence and functions of a kisspeptin neuropeptide signaling system in a non-chordate deuterostome species”的研究论文,该文被杂志以 “Scient

2020-06-24

Science:来自康复的SRAS患者的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交叉中和SARS样冠状病毒

2020年6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2019年12月,一种新型病原体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肆虐,导致非典型肺炎(一种称为COVID-19的疾病)爆发。这种传染性病原体属于β-冠状病毒谱系,被命名为SARS-CoV-2,并被证明与SARS-CoV和几种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密切相关。目前还没有获批的疫苗或药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冠状病毒进

2020-06-23

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异源多倍体亚基因组演化的动态历史

 多倍化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极为罕见;多倍体脊椎动物在多倍化发生和其后的二倍化进程中可能经历基因组休克效应。但对于相关演化遗传机制是什么、机制是否相同等问题,存在不同假说和许多尚待澄清的问题(PNAS 2016及其他文献)。在张亚平院士领导下,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罗静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吕雪梅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

2020-06-24

罗氏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膜性肾病 Agios地中海贫血疗法入围

上周FDA共发出10项孤儿药资格,其中涉及7款小分子疗法,以及治疗膜性肾病、胃癌的单克隆抗体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免疫疗法,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做一个盘点。药物:Dersimelagon(MT-7117)研发企业:田边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治疗疾病:卟啉病的皮肤变异(包括疾病皮肤表现的治疗和预防)简介:卟啉病是一类由于血红

2020-06-16

研究发现控制表皮细胞克隆性增殖有助降低皮肤癌风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防晒等方法控制表皮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有助于降低皮肤癌发生率。昆士兰大学迪亚曼蒂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黄可宜告诉新华社记者,为更好地理解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癌变初始阶段的影响,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对实验鼠的皮肤表皮干细胞添加了荧光标记,并在紫外线照射下追踪细胞的生长、退化和癌变情况。结果发现,毛囊周围的表皮细胞克隆性

2020-06-10

靶向中枢细胞外囊泡递载circSCMH1促进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功能修复研究获进展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85%。目前对于缺血脑卒中疾病的病理及修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有效药物。日前,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姚红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红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细胞外囊泡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