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人类老化速度或取决于母体遗传
老化会伴随着与年龄相关的各种疾病以及身体外貌的变化,而且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速度。科学家之前已经将老化归咎于生命中累积的细胞损耗,但是并未考虑可能遗传的老化速度。现在,一个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已经发现,线粒体中的受损DNA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实验鼠的老化速度。 研究人员声称,遗传自母体的线粒体DNA或许会决定你的老化速度。
Cerel Cortex:能激活盲人看见的是声音而不是光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已通过使用感官替代装置(SSDs)挖掘到先天性失明的视觉皮层,使盲人能完成"看见",甚至描述物体。 SSDs是非侵入性感官辅助器,它经他们现有的感官给盲人提供视觉信息。例如,在临床或每天装置上使用一种视觉-听觉SSD,使用者佩戴一个连接到一个小型计算机(或智能耳机)和立体声耳机的微型摄像机。
Nature:LITE杂合系统在光遗传学上的应用
Feng Zhang及同事将可定制的TALE DNA结合域与光敏“隐花色素-2”蛋白及其来自拟南芥的相互作用伙伴CIB1结合在了一起,从而生成了一个光遗传“双杂合”系统(他们将其称为LITEs,即“光可诱导的转录效应物”)。LITEs不需要其他辅因子,容易被定制来以很多位点为目标,并且还能快速地、可逆地被激活。它们还可被打包到病毒载体内,定向输送到特定细胞类群中。
国内新单体卟啉光动力药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一种新型的光动力药物——注射用海姆泊芬有望在鲜红斑痣的治疗领域崭露头角。该药是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联合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是一种新的单体卟啉类光动力药物,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其结构明确、代谢迅速,可快速从组织中清除,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很低,急性和长期毒性均低于第一代光动力药物血卟啉衍生物。
PNAS:不死蠕虫挑衅老化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指出,一种扁虫如何克服老化进程而成为潜在的长生不老生物。 这项发表在PNAS上的发现,可能给人类细胞上减缓老化和减少年龄相关特点的可能性带来一线希望。 涡虫蠕虫明显的无限再生能力使科学家惊讶不已。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他们取代老化或损伤组织与细胞的能力,以了解它们长寿机制。
JACS:光激活的DNA逻辑门可控制晶体管计算机
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化学家Alex Deiters博士发现一种方法让基于DNA的计算(DNA-based computing)更好地控制逻辑操作。他的研究结果将让科学家能够开发出实现基于DNA的计算与传统的基于硅的计算(silicon-based computing)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接口。 利用DNA分子进行计算的想法并不新奇,因为科学家过去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