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大脑血管充血导致脑型疟疾患儿出现脑肿胀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情而隐蔽的传染病,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疾病。估计每年有 2.19 亿人患上这种疾病,它已夺去了 40 万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五岁以下的儿童。
Nat Microbiol:实验室培育的人类皮肤类器官有助揭示猴痘病毒感染之谜
皮肤类器官(skin organoids)为正在进行的抗击猴痘病毒(mpox virus)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一种在实验室中研究猴痘病毒感染的新模型系统为了解这种病毒攻击皮肤细胞的机制提供
JAMA Netw Open:间歇性禁食或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并控制机体的血糖水平
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限时饮食(也被称之为间歇性禁食)或能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并控制血糖水平。
科研人员揭示溶瘤病毒M1增强DC疫苗抗肿瘤效应新机制
溶瘤病毒是一种利用天然或者遗传修饰的病毒、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的新型治疗策略。溶瘤病毒作为一种病原体,能够激活机体中的抗病毒应答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华科协和医院等在胰腺癌中发现肿瘤反应性TCR克隆型,胰腺癌个体化免疫治疗在望
研究显示,有DNA损伤修复(DDR)基因突变、基因组相对不稳定的胰腺癌样本中,存在大量肿瘤反应性的TCR克隆型,解释了此类患者对免疫治疗较好的应答;而大多数基因组稳定的胰腺癌样本中
Cell:新冠病毒持续存在和血清素减少可导致长新冠症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感染SARS-CoV-2冠状病毒后出现的持续炎症如何导致长期神经症状的机制。他们发现长新冠(long COVID)---感染SAR
Cell:感染新冠病毒的婴幼儿产生的抗体反应可持续长达300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埃默里大学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婴儿在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感染冠状病毒SARS-CoV-2 后的免疫反应。他们发现感染这种冠状病毒
《自然·精神卫生》:复旦团队发布首个重度抑郁症的时空分型,可帮助预测疾病走向,指导个性化治疗
本研究利用高质量、大规模的MDD影像队列数据,使用SuStain算法,首次建立了可靠的基于神经病理结构的MDD分型与时空演化轨迹
Cell:成功开发出基于AsCas12f的紧凑型基因组编辑工具
一种基于CRISPR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已经开发出来,这可以为遗传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这种工具是一种名为AsCas12f的酶,经过基因修饰后具有相同的功效,但体积只有常用于基因编辑的Cas9酶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