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表结合冷冻电镜和多尺度模拟分析大型生物复合体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受邀在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上发表综述文章Multiscale Simulations of Large Complexes in Conjunction with Cryo-EM Analysis,系统介绍冷冻电
Cancer Research:低温是一种潜在的治疗p53突变肿瘤的新方法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大约50%的人类肿瘤中发生突变。许多肿瘤相关的突变p53蛋白错误折叠成一种常见的、变性的构象,并在人类肿瘤中积累到高水平。在这些肿瘤中,p53的突变形式提供了促进肿瘤进展的功能。因此,靶向突变p53已经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方法。在这一期中,Lu和同事的研究支持了这样一个前提,即某些形式的突变p53对构象的温度敏感;这些形式的p53在
研究揭示低温逆境下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研究阐明了PPR蛋白CDE4在水稻叶绿体发育,特别是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维持水稻叶绿体正常发育的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PPR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叶绿体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据介
Cell Reports:水稻低温感受器下游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目前,学界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的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变化能够明显改变水稻的耐
Cell Reports:发现水稻低温感受器COLD1调控维生素E-K1网络耐寒新机制
温度是影响水稻品种形成和地域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籼稻低温耐受性较弱,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和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粳稻低温耐受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北部。目前,学界对籼、粳稻低温耐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已有一定的了解,低温感受器编码基因COLD1在籼、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OLD1中单个核苷酸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揭示低温逆境下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
近日,水稻所优质稻育种团队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DE4 encodes a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RNA splicing and affects chloroplast
植物SLAC1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窗口。气孔通过感应和解码多种外界环境信号如干旱、CO2和臭氧等,介导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此外,气孔还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道,参与植物抗病的免疫响应。气孔控制植物CO2摄取和水分蒸腾散失,其开闭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因此,植物气孔感应重要外界信号分子的机理解析对作物抗旱、粮食稳产和解决水资源短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使用冷冻电镜揭示DNA修复过程的关键
由格拉斯哥大学牵头,研究人员基于苏格兰大分子成像中心(SCMI)收集的数据和模型,使用冷冻电镜(CryoEM)进行研究揭示了DNA修复过程的关键见解,研究发表在《自然结构生物学》上。这项研究着眼于一种有毒的DNA损伤类型,称为链间交联,通常通过单分子泛素(人类和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与每个受影响的DNA链连接而引发修复。为了完
植物超低温保存机理研究获新进展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是在液氮(-196℃)中保存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植物超低温保存通常与离体培养技术(in vitro culture)相结合,可以实现花粉、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合子胚、种子、离体分生组织和休眠芽的长期安全保存。重要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超低温保
深圳先进院在冷冻电镜技术领域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生物物理所合作,利用真实细胞膜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血清素受体5-HT3离子通道的高分率三维精细结构,并通过生物计算系统阐述了其信号转导的分子原理。张盈怡博士和Patricia M. Dijkman 为共同一作,袁曙光研究员和Mikhail Kudryashev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