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Science & nature:“人造人”违反社会伦理
艾斯罗马(Asilomar),这个词可能在一般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美国加州美丽的海滩。而在生物学家脑中恐怕就是另一幅景象了。
医学伦理学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获美国NIH资助
近日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传来喜讯,由我校副校长田勇泉教授与美国耶鲁大学Kaveh Khoshnood教授联合主持的“Research Ethics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gram with China”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已正式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这是我校在生物伦理学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的重大突破。
周琪:干细胞研究要提前考虑伦理问题
6月20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研究院针对人口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态势做了介绍。 周琪在介绍中提到,《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将“干细胞研究推动生殖发育领域的新发展”列为未来10年人口健康领域科技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之一。
媒体手记5:如何实践普适新闻伦理
观察《田纳西新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美国田纳西州唯一的华文周报,《田纳西新闻》发行量只有11000份,属于典型的地方小报,但却是一份坚守新闻伦理底线的报纸。 在“关于我们”中,《田纳西新闻》重点申明了“本报将不带有任何特殊的种族, 宗教,政治色彩,但却以公平,正义,和平, 友爱作为严守的道德水准。”,不刻意偏向某个宗教教义、某套政治说教和某种文化特色。
殷勤伟:安全伦理问题将阻碍干细胞应用于临床
10月8日,英国剑桥大学学者约翰·格登与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发现了生物体成熟的特化细胞可以借助"再编程"回到初始状态,继而改性并发育成为任何一种细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殷勤伟在接受生物谷采访时表示,“这些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大家对细胞和生物体的理解,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值得追捧。
Nature:令人不安的脑神经科学带来的伦理问题隐忧
光刺激光感应材料可在修饰过的小鼠大脑中建立虚假记忆 导语:令人不安的研究进步带来的神经伦理问题,美国伦理委员会组织称将严格把控脑项目(BRAIN)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 7月份,小鼠虚假记忆的植入实验,最近让伦理学家坐立不安。这项研究由麻省理工大学Susumu Tonegawa和他的同事进行,他们通过刺激小鼠海马中的神经元,造成老鼠收到发生在脚刺激的一个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