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Nature及其子刊发文,揭示液-液相分离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以促进病毒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现在已经确定,涉及蛋白质和核酸的较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形成无膜的大分子集合体或凝集物。这些凝集物在真核细胞中很普遍,我们如今开始了解它们的许多细胞功能。LLPS也被发现在细菌中和在病毒感染期间发挥作用。在病毒感染期间,L
Nature子刊:长链非编码RNA βFaar在肥胖小鼠中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和存活
尽管肥胖是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丢失的一个易感因素,但其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面影响机制仍鲜为人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鉴定了一种富含胰岛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将其命名为β细胞功能和凋亡调节因子(βFaar)。肥胖小鼠胰岛中βFaar显著下调,低水平的βFaar对肥胖相关的β细胞功能障碍和凋亡的发展是必要的。在机制上,βFaar通过海绵作用miR-
日本团队开发出用少量DNA即可解析长链DNA甲基化的方法
东京大学铃木穰教授等开发了仅用少量DNA即可对长链DNA甲基化进行解析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仅需10纳克左右DNA(约相当于传统方式的百分之一)便能对与疾病、发育或分化相关的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该成果将使得基于少量临床样本或少数几个细胞的医学分析成为可能,有望对提升疾病治疗水平,推动细胞分化研究进步作出贡献。传统的DNA甲基化分析法只能读
Trends Endocrinol Metab:代谢性疾病中的长链非编码RNA:从实验到临床
长非编码RNA(LncRNAs)因其在生理和疾病环境中的意义而被广泛研究,但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功能和治疗潜力还远未阐明。本文就lncRNAs的识别、功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以及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治疗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tem.2021.05.009最初将非编码基因组定义为垃圾DNA是不可
长链非编码RNA编码多肽的系统挖掘和鉴定研究取得进展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福全团队和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团队,关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编码多肽的系统挖掘和鉴定的研究论文Deeply Mining a Universe of Peptides Encoded by Long Noncodin
极端生境链霉菌的培养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放线菌(Actinobacteria)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70多年以来,已有11,000种抗生素被报道来源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如链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阿维菌素等。同时,链霉菌也是活性先导药物和新颖结构化学物种的战略“蓄水池”。然而近些年来,采用普通环境样品和传统分离培养策略,往往是对已知链霉菌物种和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发现,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12月美国已出现新冠病毒传播
一篇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的研究引起轰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对2020年前三个月采集的24079份美国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在2019年12月就已经在美国出现,这比美国此前报告首例病例的2020年1月中旬要早几周!该项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链霉菌碱基编辑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是许多重要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其基因组蕴含着大量未被开发的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传统的基于双链断裂的CRISPR/Cas9技术虽然已应用于链霉菌的基因组编辑,但需提供外源修复模板,且在多位点同时编辑的应用上仍有局限性。近年来,单碱基编辑技术已应用于天蓝色链霉菌等一些模式菌株中,相较于传统CRISPR技术更为方便快捷。碱基编辑的效
血液检测神经丝光链辅助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导致神经细胞持续退化或死亡的衰弱,以及思维、注意力和记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英国约有85万名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到160万。早期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在努力开发可靠和可获得的生物标志物,以识别或排除大脑中负责神经变性的过程是否正在发生。目前用于识别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是腰穿脑脊液(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