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光新药总体有效 FDA周五进行深入评估

 今日,Aerie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认为其青光眼药物Rhopressa总体有效。但FDA也指出了一些隐患,并将在本周五召集专家小组对疗效数据的优缺点做深入讨论。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它也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视力杀手。据估计,我国青光眼患者的数量可能高达1000万。青光眼的主要病因是眼睛内产生的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导致眼压升高。长期的眼压升高会

2017-10-12

复杂聚酮天然产物仿生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卡杀菌素家族(lankacidins)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先后从紫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aceoniger)、灰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fuscus)、娄彻氏链霉菌旋卷变种(Streptomyces rochei var. volubilis)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类具有十七元大环内酯结构的聚酮肽杂合类抗生素。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家族天然产物对若干革

2017-10-01

PNAS:利用“CRISPR-Cas9”技术治疗青光

96 Normal 0 10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017-10-03

墨西哥洞穴盲鱼启发治疗糖尿病新思路

 连续数月,生活在墨西哥黑暗洞穴中的一种鱼都没有食物。在更长的时间里——千年来,它们甚至没有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眼睛退化,失去了皮肤色素。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奇怪的生物还有一种怪癖。为了在食物稀少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它们进化出了将营养转化为能量的极端方式。这些特征形成了诸如血糖大幅波动的状况,在人类中,这是Ⅱ型糖尿病的前兆。但在这些洞穴盲眼鱼中,这种变化是适应性的,并非疾病。这些穴居鱼类

2017-09-26

深圳先进院打造“纳米仿生氧载体”突破化疗耐药难题

  实体肿瘤的供氧不足导致缺氧,造成耐药性和化疗效果不佳。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领衔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利用“以癌治癌”的理念,创建了“纳米仿生氧载体”在突破化疗耐药难题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成果Cancer Cell Membrane-Biomimetic Oxygen Nanocarrier for Breaking Hypoxia-Induced Che

2017-09-01

临床III期数据亮 礼来偏头痛新药lasmiditan有望2018年上市

制药巨头礼来公司最近宣布,公司用于治疗急性偏头痛的药物lasmiditan在最新的临床III期研究中取得了出色结果。按照计划,公司预计2018年推动该药物进入市场。Lasmiditan是一种口服血清素5-HT1F激动剂类药物。在此次名为SPARTAN的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lasmiditan能够帮助患者在两小时内缓解头痛、恶心以及厌光等相关症状。这一结果与之前的SAMURAI研究保持一致。研

2017-08-07

新研究:基因突变可以预防青光

青光眼作为当今全球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深深的困扰着许多人。近日,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青光眼国际研究合作有可能为治疗和预防青光眼指明了方向。这项涉及全世界6大洲36个国家12万多人的研究,用深度基因测序的方法,发现了一种可以预防青光眼的突变基因。这项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Genetics》期刊上。剥落性综合症(Exfoliation syndrome,XFS)是最常见的继

2017-08-02

Nature:研究发现人类用观察的能力是一种遗传影响

 2017年7月10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Warren Jones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显示人类成长初期只能“用眼观察”来收集信息,这种能力是可遗传的,而自闭症患者的此功能受损。Warren Jones研究员及其同事开展了一系列眼动追踪实验来评估人类面对社交场景时的差异,包括对面孔和相似面孔的关注水平,以及单次眼动的时间、方向和目标。测试对象是338名

2017-07-21

2017年6月6日全国爱日,盘点近期眼睛研究进展

2017年6月30日/生物谷BIOON/---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又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渠道,所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如今带眼镜的人越来越多,由其青少年眼疾屈光不正的人也越来越多,给许多人带来不便,在现代高科技发展时代更需

2017-06-30

烟台海岸带所海洋贻贝粘蛋白基仿生传感技术研究获进展

发展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海洋生物大分子及海洋细菌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对于及时快速地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一般采用酶联免疫法、生物化学测试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等技术;对全细胞的检测,则通常需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完成。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仪器复杂、设备昂贵、检测耗时长等缺点,仅适用于实验室分析。在海洋环境中,贻贝可通过其足丝分泌贻贝粘蛋白,该蛋白具有优越的粘滞性和良好

20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