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团队与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团队合作,在“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中获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otosensitizer wi

2021-07-16

蛋白质N-端选择性仿生转氨化合成抗HIV药物研究取得进展

  蛋白质的定点修饰是通过化学反应对蛋白质特定位点进行修饰,从而达到对蛋白质改性或对其进行标记等一系列目的。蛋白质的定点修饰对反应条件严格:反应需在水相溶液中进行,同时蛋白质其它侧链基团不参与反应。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王平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课题组合作,发展了一种由仿生的邻醌介导对蛋白N-端进行选择性修饰的

2021-05-11

利用仿生肠芯片研究新冠病毒诱发肠组织感染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屏障损伤、肠粘液细胞分布异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全球大流行,构成重大公共

2021-01-28

醌类天然产物仿生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苯烯莫德”是新一代的消炎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湿疹等过敏性疾病。2020年2月,耶鲁大学Jason M. Crawford团队于强氧化还原条件与富营养状态的P.Luminescens中首次分离两种苯烯莫德二聚体天然产物:carbocyclinone-534和duotap-520,前者有一定的抑制分

2020-12-24

研究人员基于纳米酶仿生设计人工过氧化物酶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高利增、范克龙和中科院院士阎锡蕴团队通过整合纳米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因子的协同作用,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过氧化物酶体内多种天然酶活性的纳米酶,并基于此纳米酶构建了一种可在生理条件下工作的人工过氧化物酶体(artificial peroxisome),并将其用于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

2020-12-15

Nature子刊:外泌体仿生纳米颗粒,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有望解决癌症复发难题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及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肿瘤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维持着肿瘤细胞群的生命力。肿瘤干细胞的运动和迁徙能力使肿瘤细胞的转移成为可能,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具有多种耐药分子,从而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肿瘤往往在常规肿瘤治疗方

2020-11-04

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统的柔性人工突触研究取得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仿生感知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对复杂数据的处理和人机交互界面提出新要求。不同于目前基于软件系统和冯·诺依曼构架计算体系实现的神经网络,人脑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突触器件的制备,在硬件层面上模拟人脑的神经拟态器件,对构建新的计算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突触器件能够将传感器信号转变成类神

2020-09-21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2020-09-07

研究人员研发出仿生层状关节软骨润滑材料

 天然软骨是一种兼备固-液双相特征、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特征和特殊应力耗散机制的湿滑材料。目前,从工程应用角度来说,寻找类似于天然软骨的新型润滑材料具有挑战性。其中,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和水凝胶材料引发关注。但传统表面引发聚合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刷层较薄,在宏观粗糙接触尺度下易被剪切磨掉,这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水凝胶是由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高分子材料

2020-09-01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世界首个仿生神经元芯片

 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可再现生物神经元电行为的硅芯片。利用这种方法,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仿生芯片来修复神经系统中因病导致功能异常的生物电路,该研究成果发表于12月初的《自然·通讯》杂志。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制造更加类似生物神经元的芯片模型。但是在现代硅片上模拟天然构造依然存在着一定缺陷。芯片虽然在处理某些计算任务时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快数百万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