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小鼠模型不能很好模拟人类炎症疾病
数十年以来,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实验小鼠模型一直被用于确认和测试候选药物,但是一项研究发现这些模型不能准确地代表人类对炎症疾病的响应。 Junhee Seok及其同事研究了创伤、烧伤和来自例如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毒素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遗传应答的。这组作者将观察到的模式与在小鼠模型中观察到的模式进行了比较。他们确定了来自这些小鼠模型的模式与人类响应模式匹配得不好,以至于这些结果看上去像是随机的。
人脑工程引市场关注 脑疾药企受资金追捧
一则“人脑工程”科研项目获10亿欧元研究经费的消息,让A股市场上炒作之风再起,冠昊生物、复旦复华昨日均告涨停。究竟什么是人脑工程?目前的研发进度如何?我国的研究地位怎样?技术突破后会给哪些公司带来影响?记者昨日多方采访获悉,“人脑工程如果实现突破,首先将给脑部疾病诊疗带来革命性影响,包括癫痫症、帕金森综合症在内的脑部疾病的药物临床实验阶段有望大大缩短。
Simbionix创新型患者专用模拟器获美国同类产品首个专利
克利夫兰2013年4月7日电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医疗教育与模拟培训服务供应商 Simbionix USA Corporation 的患者专用模拟器 PROcedure Rehearsal Studio? (PRS) 获得了一项美国专利。在此之前,该产品还获得了一项类似的英国专利,并且在同类产品中获得首个这样的美国专利。
PNAS:三维聚合物支架培养尤因氏肉瘤细胞模拟体内肿瘤生长环境
2013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支持植入手术需要的生物组织生长的多孔聚合物支架,具有很大地潜力来加快癌症治疗的开发。Rice大学、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报道,用三维聚合物支架来培养尤因氏肉瘤细胞是有效的,可以模拟体内肿瘤生长的环境。 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PNAS杂志上。
NeuroImage:心理所系统评估人脑功能连接组功能一致性指标重测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静息态脑功能及人类功能连接组的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大尺度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上,而对于局部脑功能连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外实验室提出了某些方法来刻画功能一致性,并且其中一些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los Genetics:模拟细菌DNA甲基化模式实现穿越其限制修饰屏障
细菌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生物类群,参与自然环境碳、氮和硫等元素的循环,另外,细菌在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工业微生物发酵及农业生物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遗传操作是研究细菌生理功能、致病机理及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先决条件。
PNAS:首次成功模拟HIV成熟过程的关键步骤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西班牙IMIM研究所及庞培法布拉大学(Pompeu Fabra University,UPF)的生物信息学家已利用分子模拟技术来解释HIV病毒粒子成熟过程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例如,新形成的惰性病毒颗粒如何成为感染性病毒,这对于了解病毒复制至关重要。该项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报》(PNAS)。
Cell Stem Cell:科学家用iPS细胞模拟阿尔兹海默氏病
2013年2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日本长崎大学和iPS细胞研究应用中心科学家成功使用家族型和散发性病人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模拟了阿尔兹海默式病(AD),并显示不同药物对AD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胞内Aβ寡聚体影响。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Cell Stem Cell上。
PNAS:科学家给人脑语言中枢重新定位
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
SCI REP-UK: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10月12日,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