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国人工培育成功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于近日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药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于富强介绍,松乳
NEJM:保留胰岛素分泌 免疫疗法向“治愈”1型糖尿病再迈进!
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防或延迟β细胞功能的完全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今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研究,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戈利木单抗(golimumab)治疗可以保持患者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并降低其外源胰岛素需求量。尽管还没有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但这一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论文通讯作者,法布罗大学(University at Buff
深入理解罕见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或有望帮助阐明机体胰岛素产生的奥秘!
2020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罕见类型的糖尿病进行研究揭示了胰岛素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表示,揭示为何婴儿会患上一种罕见类型的糖尿病或能阐明一种新型的生物学通路,并帮助理解胰岛素产生的原理,这
赛诺菲全新基础胰岛素来优时®重磅上市,助力糖尿病患者平稳控糖
2020年11月14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赛诺菲宣布创新糖尿病药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U300" (规格:1.5ml:450单位/预填充式注射笔 )(注册商标:来优时®,Toujeo®)正式在中国上市,为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安全、平稳的新选择。11月10日,北京已开出首张处方。
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传递miRNA和化疗药物逆转了肿瘤的耐药性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致死癌症,由于其侵袭性强、预后差和缺乏靶向治疗,因此发病率较高。基于5-氟尿嘧啶(5-FU)的化疗在CRC的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使用5-FU会产生多药耐药性(MDR),从而严重削弱了治疗效果[1, 2]。最近,科学家们发现癌症耐药株中miRNA在耐药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且药物抗性的分子靶点和机制也被阐明[3,
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帮助提高乳腺癌诊断率
根据《Radi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人工智能(AI)可以提高放射科医生在分析乳腺癌筛查乳房X光照片时的效率。
Cummon Biol: 人工皮肤具有与天然皮肤一样的特性
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BDR)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改进的人体皮肤等效物,可以在横向上再现牵引力平衡,这种特性可以控制皮肤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种人造皮肤将增强对皮肤生理功能的深入分析,为疾病或衰老引起的皮肤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减少对动物测试的需要。
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多种人类疾病的诊疗?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发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阐述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多种人类疾病的诊疗,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1】Nat Med:开发出新型AI诊断工具 不需要进行检测就能预测COVID-19的感染风险doi:10.1038/s41591-020-0916-2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
Nature:科学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度和可再现性提出质疑!
2020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对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来进行乳腺癌筛查的评估研究提出了异议,研究者Levi Waldron说道,我们对于那些用于卫生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缺少一定的透明度表示关切。图片来源: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在最
Sci Rep: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RNA编辑技术修复基因组遗传代码 有望治疗多种遗传性疾病
2020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疗法来治疗由点突变引起的多种遗传性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人工的RNA编辑研究了一种治疗手段在治疗遗传性疾病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尽管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修复技术备受关注,但诸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