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解析CV-A10结构并筛选得到人肠道病毒广谱抑制剂
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丛尧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Coxsackievirus A10 atomic structure facilitating the discovery of a broad-spectrum inhibitor against human enter
Nat Chem Biol:在人细胞中利用蛋白酶设计出对外部刺激作出快速应答的逻辑电路
2019年2月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斯洛文尼亚国家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调节人细胞应答,使得细胞在数分钟而非数小时内对细胞外部的刺激作出应答。他们认为他们的系统可能用于各种医疗应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2月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sign of fast proteolysis-based sig
Cell:发现人体蛋白RBBP6是埃博拉病毒复制的负调控因子
2019年1月25日/生物谷BIOON/---全球科学家正试图查明潜在的药物靶点来阻止埃博拉病毒疾病。这种疾病是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在2018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最近一次的病毒疫情爆发中造成382人死亡。自从4年前在西非爆发这种病毒疫情以来,已有数**死于这种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乔治亚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VP30的埃博拉病毒蛋白
Cell子刊:减缓T细胞迁移的HIV蛋白也提高了这种病毒的存活
2019年1月25日/生物谷BIOON/---传统的观点认为HIV作为游离的病毒颗粒在全身传播。近期的研究挑战了这个传统观点,指出受到被HIV感染的T细胞在组织和循环系统中迁移,随后通过与未被感染的细胞直接接触,来传播这种病毒。之前已证实一种称为Nef的HIV蛋白下调几种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的功能,并且破坏被认为促进细胞迁移的过程。但是Nef和其他的HIV蛋白如何影响被感染的T细胞的迁移能力,仍然得
国家药监局修订(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修订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说明书的公告(2019年第1号)。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老年用药】等项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所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企业均应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伊波拉病毒的负调节蛋白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Cell ( IF=31.398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rotein Interaction Mapping Identifies RBBP6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Ebola Virus Replication ”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映射将RBBP6识别为埃博拉病毒复制的负调节因子。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
《循环》:追踪27年发现,青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0%-90%
有一句话奇点糕听过很多次,叫“年轻就是资本”,这句话用来鼓励大家努力、敢于试错倒是很合适。然而呢,有很多人把它错误的应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日常的生活习惯中,抽烟、喝酒、熬夜、饮食结构不合理还不爱运动,所以超重的、“三高”的青年同志比比皆是。对于这些朋友,奇点糕想说:“你们清醒一点!”不要以为年纪不大,看起来身体健康就可以毫不节制的生活,在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杂志Cir
Cell:现代人类从早已消失的尼安德特人那里遗传了RNA病毒防御措施
2018年10月5日/生物谷BIOON/---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在大约4万年前神秘地消失了,但在消失之前,他们与刚刚开始在全球扩散的另一个人类物种杂交。由于这些古老的幽会,如今许多现代欧洲人和亚洲人在他们的基因组中含有大约2%的尼安德特人DNA。奇怪的是,尼安德特人DNA的一些片段在现代人类群体中比在其他人群中更常出现,这导致科学家们想要知道它们的传播是偶然促进的,还是这些经常出
PLoS Pathog:首次揭示奥罗普切病毒在人细胞中的复制机制
2018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人们对来自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的病毒复制机制知之甚少。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它们是重要的病原体。在巴西,在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中,仅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感染引起疾病,而导致出血热的拉克罗斯脑炎病毒(La Crosse encephalitis virus)和克里米亚刚果病毒(Crimean
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的结构及应用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曹晟课题组在杆状病毒衣壳蛋白组装体结构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杆状病毒衣壳蛋白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可控地组装为柔性纳米管,该纳米管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组装形式,可以作为纳米平台高密度地展示多种外源蛋白。相关工作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具有丝状形态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