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 Cell:陈晓亚等揭示植物挥发性萜类次生代谢调控的新机制
在自然界植物散发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是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萜类数量大、种类多,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和果实,直接或间接地防御植食性动物的侵食和微生物的侵害,显示了其重要的生理与生态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受植物内源信号和外界环境的显著影响,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PLoS One:HBV通过激活ERAD通路来调节病毒及亚病毒颗粒的产生
3月26日,罗马尼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Norica Branza-Nichita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了一篇关于HBV感染的细胞中病毒及亚病毒颗粒形成的调节机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HBV可以激活ERAD(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通路,反过来降低了包膜蛋白的数量。
Nat Neurosci:亚精胺可阻止老年痴呆症发病
与年龄有关的记忆能力下降或可通过天然物质亚精胺(spermidine)来阻止,这是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合作研究的结果。9月1日,该成果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网络版上。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斯蒂芬·西格瑞斯特教授和奥地利卡尔·弗朗岑斯大学的弗兰克·马德欧教授合作团队研究的结果表明,亚精胺可以使老年果蝇大脑的性能回到年轻时的水平。在生物当中,苍蝇和老鼠的记忆过程与人类在分子水平上是类似的。
ESC2013:诺华心衰药RLX030显著改善AHF各亚组症状和死亡率
2013年9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诺华(Novartis)9月2日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3)上,公布了有关实验性药物RLX030(serelaxin)III期RELAX-AHF研究新的分析数据。数据表明,在横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多个亚组中,RLX030持续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了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
ACS Nano:李亚平等纳米药物提高耐药肿瘤治疗效果获进展
肿瘤普遍存在耐药现象,耐药是肿瘤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分子靶向药物使用几个月后也产生耐药,导致疗效降低或无效。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显示,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多药耐药。迄今国内外尚未找到克服肿瘤耐药的有效策略,如何降低肿瘤多药耐药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第九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即将举行
10月9日至13日,第九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将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农博会期间,会展、农业科技成果和优质农产品发布、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研讨会、云南高原特色美食食材展示以及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银企入园签约等专题活动,将吸引四方宾朋,把新一届农博会推向更高层次。
Nature:螯肢亚门神经系统与已灭绝大附肢纲最相似
近期《自然》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螯肢亚门(其下包括蜘蛛及蝎子)的神经系统与已灭绝的大附肢纲(头部伸出可怕呈爪状肢体的古代生物)最相似。 大附肢纲属已绝灭节肢动物,拥有现代动物没有的庞大呈爪状肢体,其进化历程一直备受争议。中国昆明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Nicholas Strausfeld教授与他们的团队发现了一副保存完好,属于中国5.2亿年前早寒武世时期的大附肢动物化石。
Atmos Envir:华北平原氧化亚氮减排新举措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获悉,该所博士蔡延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河南省封丘县对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小麦轮作体系的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将一半有机肥与一半无机肥氮配施,能有效降低我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相关成果发表在《大气环境》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