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间关系
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疗效密切相关。近日,我国科研人员从炎症的启动与消退过程入手,系统揭示了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促癌和抑癌的炎症类型进行了深入解析,详细讨论了靶向调控炎症在肿瘤治疗中的干预策略。这项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吴永忠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据介绍,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eLife:细胞真是“成精了”,它能模仿人类交流方式,一旦“关系”破裂,癌症和糖尿病都找上门
人际关系需要有效沟通来维系,人体微环境亦如此,为了让机体正常运作,细胞必须不断的利用信号分子“相互交流”,如果沟通不畅,机体便会出现“故障”。因此,细胞间沟通无碍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近日,澳大利亚悉尼研究大学领导的科研团队确定了一种控制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通讯途径,可能为开发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
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的可塑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团队在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升温和酸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幼体早期共生建立以及珊瑚对虫黄藻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沿》)和Coral Reefs(《珊瑚礁》)上。造礁石珊瑚和虫黄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
CircACTN4与FUBP1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原癌基因myc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最近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s)在包括乳腺癌(B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CircRNA的潜在功能和BC进展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作者的发现揭示了USF2介导的CircACTN4可能通过增强MYC的表达而与FUBP1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CircACTN4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Cell揭示CD28缺乏与HPV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人乳头瘤病毒(HPV)可以感染感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导致各种类型的病变(如扁平疣和常见疣)。疣常见于HPV-2和HPV-4感染,多为局部存在的良性病变。然而,它们在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中可能持续存在并出现传播。部分患者感染HPV后可出现“巨大皮角”。这是一种由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角化物质形成的突起,通常既巨大又弥散。这种广
STTT:长非编码RNA AFAP1-AS1通过与SNIP1相互作用上调c-Myc促进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肌动蛋白细丝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是一种非编码的长链RNA,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AFAP1-AS1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87例石蜡包埋肺癌组织和36例正常肺上皮组织中AFAP1-AS1的表达。观察AFAP1-AS1在肺癌细胞中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为了揭示AFAP1-AS1在肺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作者通过
没关系,躺平就能恢复
历史上有许多「一夜白头」的故事。而让青丝成雪的原因,往往和压力脱不开干系。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所杀,自己也被缉捕。在悲痛与重压之下,伍子胥一夜白头。自此之后,一夜白头就成为了很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物遭受重大打击与压力的一种夸张描写。图片来源:白发魔女传实际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的确能够感受到压力与白头发之间的关联。到了一定岁数后,一段时间的高压、
一种新的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用于推断性状及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统计系博士后薛浩然、统计系沈晓彤教授、生物统计系潘伟教授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发表论文——“Constrained maximum likelihood-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robust to both correlated and un
植物所揭示光敏色素互作因子调控胞质分裂的新机制
胞质分裂(cytokinesis)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继核分裂之后在两个新的子核之间形成新的间隔,把一个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胞质分裂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中,包括单细胞的细菌及多细胞的真核生物,但是其发生的机制不尽相同。植物的胞质分裂是通过成膜体(phragmoplast)指导细胞板的形成,进而形成完整的
J Hematol Oncol:揭秘缺氧条件下胶质瘤细胞中PD-L1与HIF-1α表达的关系!
该研究表明PD-L1和HIF-1α在胶质瘤中呈正相关,并提供了抑制HIF-1α的替代策略,作为联合免疫治疗来推进胶质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