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至3成癌与久坐有关 间隙小运动可缓解
11月3号,加拿大的流行病学家Christine Friedenreich在美国癌症研究所研究会议(AICR)上说,根据她的研究,在美国,每年有4.9万起乳腺癌和4.3万起结肠癌病例与不运动有关联,而乳腺癌和结肠癌似乎是与运动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癌症。 研究认为,若人们运动更加频繁,约3.72万起肺癌、3.06万起前列腺癌、1.2万起子宫内膜癌和1800起卵巢癌病例或许都可以避免。
Plos One:树木根系觅食行为集合外界信息的内在机制
根系觅食过程是植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壤养分浓度、养分分布状况及相邻植物根系竞争等环境因素的显着影响。在根系觅食过程中,植物是否系统集合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信息?它们是如何集成这些信息的?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系构型在植物养分吸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衡量其觅食功能的主要指标。
Primatol:西黑冠长臂猿社会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管振华、助理研究员黄蓓首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分析了相邻两个一夫二妻制群体的理毛行为。
PNAS:东亚最早古人类暴力行为的化石证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与南非及美国学者合作对距今13万年的广东马坝人头骨化石表面痕迹进行研究发现,造成损伤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之间的暴力行为。这项研究首次提供了东亚地区最早的人类之间暴力行为以及受伤后长时间存活的化石证据,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据介绍,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山的人类头骨化石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
Cell:果蝇求偶行为的分子机制
在雄性果蝇中,求偶行为主要由神经系统中的转录因子Fruitless控制,以往有研究表明,Fruitless突变可能会导致雄果蝇的“同性恋”行为。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外激素,它能够被性别特异的感受器识别,并促进雌雄果蝇之间相互吸引。由于没法选择一类合适的外激素感受器,解开不同刺激到底对求偶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谜团受到了限制。
吉林农大研究自复寄生蜂超寄生行为获进展
来自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evaluationoftheValueofAutoparasitoidsinBiologicalControl”的文章,系统准确地研究了自复寄生蜂的超寄生行为,对重新认识自复寄生蜂的进化地位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One杂志上。
Science:揭示动物机体微生物群落和其行为的内在关联
2012年10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于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揭示了动物机体微生物群落和动物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这项研究由佐治亚大学的研究者进行。研究者表示动物的行为在其机体微生物群落的建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旦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建立,那么微生物组就会在很多方面反过来影响动物的行为,这也就是这篇文章重点关注的。
北京药监局全程规范互联网涉药行为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警示性约谈、监督性公告、惩治性查处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事前控制、实施动态监测、严制违规行为,针对互联网复杂性、开放性、无界性和变化迅速等特点,加强了对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的全程监督,在互联网药品信息的发布和网上药品的交易秩序的管理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是注重事前控制,组织约谈对话。
Nat Commun:吴政星等解析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
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政星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教授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一个中枢交互抑制神经回路的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PNAS:童年早期压力对行为和大脑发育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了童年期早期不良经历对人类行为和发育的持久影响。 儿童期早期压力,诸如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受到的杂乱无章的照顾,已经与后期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这些结果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 Matthew Malter Cohen及其同事研究了16名11岁或更年轻的在孤儿院抚养的儿童以及没有生活在孤儿院的10名儿童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