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爆炸性新闻:中山大学人类基因组编辑引发科学界大动作
5月18日,《自然网站发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称,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和国家医学院(NAM)宣布,将推出重大的举措为人类基因组编辑制定指导准则。
中山大学携手企业共同打造海洋产学研联盟
中山大学与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11日在北京签订以发展南中国海海洋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表示,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结合大华农公司的成果转化平台和资金实力,共同建立海洋生物科技协同创新联盟。
专访钱朝南:专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钱朝南研究员
7月,美国癌症学会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报道了美国癌症发生情况。据报道,2010年美国平均每天新增癌症患者4190人,因癌症死亡人数达1560人。数目之大,触目惊心!在中国,形势则更加严峻,癌症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人群死亡的首位死因。据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有20%-25%的人死于癌症,每年因癌症而死的人数接近200万。
中山大学研发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获准临床使用
导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刘小林教授用废弃的截肢自主研发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可直接造福于因神经缺损而致残的患者。这是全球继美国在2008年获准临床使用与上市的同类同质材料后,我国自行研发的国内唯一获正式批准的缺损神经修复材料。
Cell:中山大学等揭示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3月29日,Cell出版社旗下《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DNA双链断裂(DSBs)过程中同源重组修复(HRR)的一条重要分子机制。 基因组DNA经常会受到内源或外源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损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机体也相应形成了一系列DNA损伤修复机制,以应对损伤的DNA。
中山大学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共建工程学研究生项目
卡内基?梅隆大学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工程学研究生项目 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将成为第一个与中山大学(SYSU)共建工程学研究生项目的私立院校,从而将其全球影响力延伸至中国。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中山大学将共同在中国广州市成立一个工程学研究所,初期计划从2013年起开始提供电力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的硕士及博士学位。中山大学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沿岸的广州市,该地区是亚太区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枢纽。
Plant Cell:中山大学在植物光系统修复领域获重要进展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斌教授课题组在植物光系统修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一个新的陆生植物特有的光系统修复因子--HHL1,特异性参与叶绿体光系统II(PSII)损伤修复调控。
不懈追求新的人生境界和智慧——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
“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熟睡中的葛均波医生,“葛医生,有个急性心梗病人需要您手术。”“好,我马上来。”凌晨4点,葛均波赶到医院为病人手术,随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葛均波院士) 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接到这样的电话,这个华东地区第一条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10多年来已经抢救了约2000例患者。
中山大学生科院考研-生物化学1999-2008真题
中山大学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不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聚体,假定这些多肽链任意地组合形成此酶,那么该酶具有_______种同功酶。 2. 糖原分解作用地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 3. 在甫乳动物肝脏中,将两分子乳酸转换成葡萄糖需要_______分子ATP。 4. 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将乙酰基团从线粒体转运进细胞质地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