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将与四省共建省科学院
中科院充分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力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全国两会期间,有13个省市的领导分别率团与中科院洽谈合作,并签署协议。 3月6日,吉林省代表团来到中科院,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等洽谈合作事宜,并签署合作协议。自此,中科院拉开了与各省区市加强院地合作的大幕。
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项目对接会召开
为加快“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二期工程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中央在京创新资源与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对接,加快优秀创新成果在京的转化和落地,2013年2月28日,“G20企业、医科院药物研究院项目对接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承办。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立
北大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当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
2012年2月26日,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保罗.理查德博士致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正式通知她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来信说:我非常荣幸地通知您已经当选为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祝贺您成为这个由33个国家的眼科界领导者组成的学术组织成员。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张明杰
张明杰,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结构生物学家,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参与突触信号传导和细胞极性调控过程的各类复合物的构架、组装、转运等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手段包括X射线晶体学和NMR。他所领导完成的“构建神经系统信号传导复合体的结构基础”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也是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専家(2005年)之一。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康乐
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 康乐 康乐,生态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态基因组学及适应性研究组组长;兼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Courtesy Professorship,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1982、1987和1990年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1995年任研究员至今。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张学敏
张学敏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编委。 张学敏研究员主要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长期围绕着肿瘤及其与感染和免疫的关系,深入开展了慢性炎症诱发肿瘤机制的探索。
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朱玉贤
朱玉贤 朱玉贤,教授,博士生导师,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盛顿大学生物系做博士后。1991年6月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被教育部聘为"*"特聘教授,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为中国崛起 立德立功立言——访中国科学院新院士金亚秋
金亚秋教授,1985年2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任复旦大学教授。他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承担了国家与部市委40多项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十多项国家与部级科技奖励。
黄维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发布,我校副校长黄维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的黄维教授,是国际上最早从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研究、并长期活跃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前沿的国际知名学者之一,被认为是我国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现年48岁的黄维教授,祖籍河北,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读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