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云芯超低温:满足了各类生物样本库智能化样本管理的需求
“海尔云芯达到了全流程无纸化、没有人工干预的样本质量控制的要求,满足了不管是大型样本库还是小型样本库,不管是队列样本库还是临床单型样本库智能管理样本的需求”。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生物样本库-理论与实践培训大会上,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生物样本库主任戴蒙教授高度评价海尔云芯物联网超低温冰箱。传统超低温并不适应不同类型生物样本库的样本管理需求对于大型生物样本库,为了科学有序、准确高效地管理规模庞大的生物
【热烈祝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刘光慧研究员荣获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11月19日,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旨在秉承谈家桢先生对生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原创性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学术交流,激励中国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教授,由国家科技
中国生物创新药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生物创新药发展的优势1.生物药me-too相对于化药更具有可行性小分子原研药物往往是经过了好几轮的结构优化,结构上突破的空间往往不太大。如果改造不去变化母核,仅在母核基础上简单改造修饰很难在药效和药物代谢等方面有所超越。但母核结构变化太大,对药物活性、选择性、生物利用度、药效/安全性等的影响难以预测,因此要筛选获得一个既能避开专利保护、临床疗效更优的化合物并不容易。
30亿大品种“称王” 中国生物制药与石四药“抢食”原研药市场
日前,中国生物制药与石四药集团均发布公告称,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获批生产。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莫西沙星的销售额超过30亿元,其中,注射剂占80%,销售额超过25亿元。莫西沙星属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新一代抗菌谱广的抗生素,其独特化学结构明显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此外,其组织穿透力强,可在感染关键部位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
天境生物全球首个rhIL-7肿瘤创新药喜获中国临床研究批件
聚焦于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的生物创新药研发公司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境”)今日宣布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 TJ107 (HyLeukin®) 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颁发的临床研究批件。截至到目前,TJ107是全球首个在研的拟用于治疗放化疗诱导的淋巴细胞减少症
中国微生物组数据平台发表 整合重要项目数据
10月26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马俊才团队题为gcMeta: a Global Catalogueof Metagenomics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archiving, standardization and analysisof microb
两篇Nature论文聚焦英国生物样本库中的基因组和表型数据
2018年10月13日/生物谷BIOON/---两个研究团队独立地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描述了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全套数据开展的研究。第一个研究团队由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搜索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从中寻找遗传变异和表型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填补这些数据中的空白。第二个研究团队由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他们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旨在将遗传数据
中国境内生物药CMO合集盘点
国内生物药CMO的发展离不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一.勃林格殷格翰(BI)2013年,勃林格殷格翰携手张江生物打造生物制药基地。BI CMO基地将为客户提供从生产工艺开发、临床研究样品到商业供应的全方位服务。BI生物制药业务包括:合同生产(CMO),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和生物创新药。BI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药CMO之一,已经将20多种生物制药产品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高新技术区而生,从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一、引言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基于对全球生物医药重点集聚区发展优势
中国第一批生物类似药来袭 释放单抗潜能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国内仿制药的质量。虽然目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主要聚焦在化学仿制药上,但国家并没有忽视生物类似药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初,国家就正式发布了第一份生物类似药研发指南。但由于国内对于生物类似药的行政监管仍然不够成熟、不透明,这使得国内的生物类似药行业近年来一直呈缓慢的发展状态。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公司已开始涉足该领域。本期, GBI将结合行业高管对生物类似药市场挑战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