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揭示小桐子细胞分裂素代谢关键酶CYP735A功能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物质,参与调控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前期的研究表明外源细胞分裂素处理可显着提高小桐子的种子产量。植物内源细胞分裂素的水平是受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 transferases, IPT),细胞色素P450单氧酶CYP735A(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family 735, subfam
中国学者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
2018年2月8日,与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并列国际自然科学三大顶级期刊的美国《细胞》将正式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尔卫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发
Nature:大规模进化图谱支持酿酒酵母来自中国学说
2018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详细遗传进化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1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酿酒酵母扫描电镜图
中国学者研发可变色"心脏芯片" 通过颜色变化监测心脏搏动
中国科研团队受变色龙“变色”机制启发,用心肌细胞和水凝胶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用于构建可变色的“心脏芯片”,通过芯片颜色变化来监测心脏搏动。最近发表于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将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在反蛋白石结构的水凝胶薄膜上,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具有有序的纳米结构,可像蛋白石一样反射特定的波长,表现为鲜艳的结构色。中国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
我国学者在酵母DNA复制与姐妹染色单体黏连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630005,31770084,31628011,31771382)等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楼慧强教授课题组在酿酒酵母DNA复制与姐妹染色单体黏连研究中连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bf4 Recruitment by 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Defines an Upstream Ra
Cancer Res:二甲双胍有助于治疗卵巢癌 中国学者揭示新机制
2018年1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二甲双胍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它能够抑制肝脏糖异生,同时增加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以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最近许多研究发现这种药物不仅能够用于糖尿病治疗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郑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二甲双胍通过何种机制对
Hepatology:中国台湾学者发现增强自噬可有效抑制肝癌
2018年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内分子降解机制的紊乱会引起癌症,其中包括肝细胞癌(HCC)。之前研究曾报道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在肝细胞癌中存在过表达;细胞自噬可以招募和降解具有癌基因作用的miR-224来防止HCC的发生,但在HCC发生过程中Cyclin D1是否也能够被自噬选择性降解还不清楚。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
我国学者发现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机制
日前,从河南农业大学传来消息,该校杜向党教授团队对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肺炎克雷氏菌进行了回溯性研究,找到了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重症肺炎对人的生命危害很大。对于肺炎的治疗,在抗生素出现之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难免一死。抗生素出现后肺炎的致死率大大降低,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
我国学者领导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最新成果
日前从解放军307医院获悉,一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再次印证:应用微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移植和化疗。相关研究成果今年9月发表于美国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该研究观察了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的185例老年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微移植后的疗效,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达74.6%,2年总生存率达50.2%,严重感染和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仅为8%、2.2%,在不采
中国学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获得遗传增强的“超级”干细胞
金刚狼”、“蜘蛛侠”,这些好莱坞大片里的超级英雄家喻户晓。但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生殖细胞,打造出这些遗传增强的“超级人类”被伦理所禁止。而在伦理许可的干细胞中,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首次人工改造出遗传增强的“超级”干细胞。这类干细胞或将在治疗人类疾病中展现身手。7月7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北京大学汤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