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新方法实现食管腺样囊性癌精准诊断
食管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临床上容易被误诊。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武林、赵加荣等学者研究出一种新技术方法,将传统组织学形态与新型免疫标志物相结合,实现了对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精准诊断,对临床确诊及正确设计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医学学术期刊《国际临床与实验医学》发表了该研究结果。食管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实际上根据病源可分为多种类型,食管的表层粘膜
中国学者发现“去衰老”因子,关节炎基因治疗有望突破
细胞衰老和干细胞耗竭作为机体衰老的重要标志,是驱动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衰老相关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伴随着衰老,关节内的多种细胞,如软骨细胞、滑膜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均发生细胞衰老及功能退化。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被认为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研究干细胞衰老的机制并寻找应对策略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4月1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中国学者顶级期刊发文探讨老年致盲眼病早期干预
日前,全球眼科领域顶级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以下简称PRER)在线发表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徐和平及其研究团队的论文《老化视网膜中的免疫调控》。该论文通过探讨老化过程中视网膜的免疫调控,寻求老年性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理,尝试找到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发病早期的干预手段,使致盲眼病患者在不可逆视觉损伤发生之
Oncogene:中国学者发现胃癌诊断潜在标志物 或有助于胃癌诊断治疗
2018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中第二大类型,尽管目前已经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胃癌病人的预后情况仍不乐观,如何提早诊断及时治疗并能够防止癌症复发是治疗胃癌的重大难题。代谢紊乱是胃癌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胃癌中CAB39L是肿瘤代谢的一个新调控因子
JAMA眼科杂志:中国学生从小学到读完初中 高度近视增加20倍
中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发病率,超过世界上任何民族。非散瞳验光初筛显示,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每年近视发病率分别是20% 和30%。中小学生近视高发生率,一旦获得进一步的散瞳验光确认结果,那将强烈支持:应当从小学开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积极防止近视发病。广大家长朋友们,睁大双眼,提高警惕!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下一代的“光明”世界。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事出有因。近日,世界顶尖医学期刊《
独家专访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发布最大规模肺癌T细胞单细胞免疫图谱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单细胞组学技术与应用研讨会2018年6月26日凌晨1:00,《Nature Medicine》发表迄今针对肿瘤相关T细胞的规模最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北大张泽民教授团队通过非小细胞肺癌12,346个T细胞的单细胞测序及分析,发现了可能的肺癌新靶点。图1: 肿瘤免疫细胞单细胞测序流程图,图片来自《Natur
我国学者揭示小桐子细胞分裂素代谢关键酶CYP735A功能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重要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物质,参与调控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前期的研究表明外源细胞分裂素处理可显着提高小桐子的种子产量。植物内源细胞分裂素的水平是受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 transferases, IPT),细胞色素P450单氧酶CYP735A(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 family 735, subfam
中国学者破解乳腺癌耐药新机制
2018年2月8日,与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并列国际自然科学三大顶级期刊的美国《细胞》将正式发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尔卫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发
Nature:大规模进化图谱支持酿酒酵母来自中国学说
2018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详细遗传进化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1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酿酒酵母扫描电镜图
中国学者研发可变色"心脏芯片" 通过颜色变化监测心脏搏动
中国科研团队受变色龙“变色”机制启发,用心肌细胞和水凝胶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用于构建可变色的“心脏芯片”,通过芯片颜色变化来监测心脏搏动。最近发表于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将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在反蛋白石结构的水凝胶薄膜上,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具有有序的纳米结构,可像蛋白石一样反射特定的波长,表现为鲜艳的结构色。中国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