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Oncol: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如何根据患者自身特殊的遗传数据来治疗三阴性乳腺癌。PERSEVERE是一项2期临床试验,其旨在研究与标准化癌症疗法相比个体化癌症疗法组合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益处。
12月相聚上海 | 第三届全国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最新进展研讨会
肺癌的精准诊疗需要获得病理分型,更需要分子分型。人工智能介入肺癌的诊疗,必将为肺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通过NGS全基因组测序,将患者分类治疗、全程管理;大数据分析后筛选出关键的预后因子,可以为肺癌的基因编辑、基因治疗提供干预靶点及理论依据。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J IMMUNOTHER CANCER:CTLA4启动子低甲基化在初始诊断时是一种阴性预后生物标志物,但可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基于抗PD-1免疫疗法的反应和有利结果
在癌症免疫治疗时代,针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和/或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 (PD-1/PD-L1)轴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应用改善了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临床疗效结果。
个体化纳米肿瘤疫苗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与研究员赵潇课题组在个性化纳米肿瘤疫苗设计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engineered bacteria-derived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as a versatile antigen display platform for tumor vaccination vi
揭示癌症突变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癌症检测技术和个体化抗癌疗法
2021年3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题为“The landscape of the heritable cancer genom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揭示新型癌症突变或有望帮助增强对癌症的诊断及个体化抗癌疗法的开发。当细胞中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变化时
基于重编程外泌体的智能递送和个体化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利用载体增强肿瘤部位的药物富集是提高抗肿瘤疗效的重要手段。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合作,利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驯化肿瘤细胞,以此对外泌体的脂质组分进行重编程设计,筛选出具有更强归巢能力的外泌体,并进一步协同装载光敏药物与化疗药物,在多种小鼠模型上均显着抑制了肿瘤进展,为肿瘤个体
Nat Commun:新研究帮助预测个体化癌症治疗的成功率
仅在欧盟,去年就有78,800名男性死于前列腺癌。虽然早期发现的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和放射疗法完全清除,但如果癌症进一步转移,成功治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目前,医生无法预测患者的药物反应或治疗耐药性。
PNAS:揭秘CXCR4受体在癌细胞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有望帮助开发针对多种癌症的个体化疗法
2021年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CXCR4受体在癌细胞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研究者Ali Isbilir说道,当CXCR4受体大量存在于癌细胞上时,其就能确保癌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癌症发生转移奠定基础;癌症转移通常难以治疗,某些癌